收集难题 面谈协商 说了算数 定了就干
周三审批会商跑出项目审批加速度
备案项目开工前审批平均用时40.5天,提速42.96%
□首席记者 陈晓苏
本报讯 “最快年底就能全部建成,多亏他们帮忙,处理及时又妥当。”26日,兴昊塑业负责人贾兴行指着在建的厂房说,要给发改局、建设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及龙山镇等部门一个好评。
这是一幢占地6000余平方米的四层厂房,兴昊塑业年产20万套日用清洁机器人生产线项目在此落地。因为各种原因,虽是单体建筑,却涉及两次供地导致工期步调不一。“这半边要竣工验收了,那半幢却不能图审。”贾兴行只能把问题反映到了镇里。
不是普遍性问题,却也是个难题,卡点在于每个项目在立项备案时都会被赋予一个代码,这个赋码具有唯一性,后续各项图审、许可乃至竣工验收等环节都要用到,同一环节不能重复使用。而兴昊塑业建造前半幢厂房时,该赋码已经使用,后半幢图审等环节因为赋码缺失而遇阻。
这个难题,就这样被摆到了“周三审批会商”的桌面上。5月22日,发改局在前期资料审查后,与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建设局等相关部门进行集中会商。最终,大家商定该项目在建部分按原备案信息申请竣工验收,新供地项目以扩建项目形式进行新赋码备案。相关部门还主动为企业开辟审批服务“绿色通道”,提前开展预审办理。仅仅一个月时间,该项目已建部分完成规划验收,新供地项目陆续完成图审、规划许可和施工许可,开工建设。
和兴昊塑业这样通过“周三审批会商”顺利解决难题的,还有不少。升兴利年产50万套金属休闲桌椅建设项目,用地为两家企业共有,业主单位希望能以双方名义立项备案,但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一体化平台系统明确只能以单一项目单位注册申报。相关部门商议后,决定以土地占比较高一方进行项目赋码备案,此外,发改局出具情况说明函,对该项目土地共有情况进行备注说明,便于企业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手续办理,待竣工验收完成后,再按份共有登记。项目全流程无障碍审批得以确保,企业对此表示满意。
投资项目审批涉及部门环节多、具体情况错综复杂,业主单位多头咨询耗费时间长不说,不时会碰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如果置之不理,就会无果而终,成为阻碍项目建设的痛点和难点。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发改窗口,记者看到了一份简化版的一般企业投资工业类项目开工前审批全流程图和政府投资房屋建筑类项目开工前审批全流程图,上面列明了行政审批事项递进过程和责任部门。而这,不仅是项目业主单位的申报指南,也已成为“周三审批会商”的部门菜单。
“比想做什么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做什么。”市发改局局长何志云说,这也是设立“投资项目周三审批会商日”的初衷,就是要通过面对面协商,在部门间达成共识。这个共识,就是一份可行的解决方案,由此实现审批部门协同服务、并联审批,提升行政效能,帮助项目业主打通开工前审批“最后一公里”,有力促进投资项目落地见效。
按照“定期申报、集中审查、定期会商”的“三步曲”,自5月8日首次开展“投资项目周三审批会商日”活动以来,已有66个项目难题得以基本解决。“说了算数,定了就干”,“周三审批会商”跑出了全市企业投资项目审批的“加速度”。截至目前,我市一般企业投资项目从赋码到竣工验收全过程审批“最多90天”实现率为100%,开工前审批平均用时40.5天,相比去年提速4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