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西津吟风

文章导航

  徐谓礼文书中的永康林氏考

  □林毅

  武义南宋徐谓礼文书中的林子勋保状和徐谓礼妻儒人林氏圹志涉及姻亲永康林氏有林大中、林枞、林子勋等。这些林氏的历史信息如何,本人作了一些粗浅解读与考证。

  一、“正惠”林大中

  南宋永康出了两个二品官员,其中之一是林大中。林大中,字和叔,1131年出生,30岁中进士,59岁任谏官,64岁任给事中兼侍讲,77岁任吏部尚书签书枢密院事。大中所处时代国家积贫积弱,加上朝廷内斗不止政荒民苦。内斗围绕主战、主和、不战不和三派之争。大中与陈亮是主战派。内斗借口却是反理学与护理学之争。婺州学派大多支持理学。永康学派以陈亮为首高举事功。大中既是忠实的理学派,又是事功学术的实践者。在理学问题上与叶适站在同一战壕,极力维护朱熹理学。在地方为官践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朝廷为官荐清官用忠臣。

  儒人林氏圹志中讲到“先君徐邦宪(1157~1233年)与林大中道同志合,俱刚正不阿”。两亲家得此评价名副其实,史书上有共斗权相韩侂胄的历史故事。1204年,韩侂胄宰相计划北伐,邦宪上书进谏:“仓促用兵,势必误国殃民。”邦宪诤诤之言换来的是被贬知处州。1206年,“开禧北伐”,邦宪奉诏回京,又慷慨进言:“发仓粟以济饿殍,及农时而复民业,积粮草重整兵甲,然后出师北伐,才能直捣敌巢收复失地。”忠恳之言,权相认为是其言动摇军心罪责严重,当日就罢其职务夺其俸禄。

  1194年9月,大中任中书舍人兼侍讲。皇亲国戚韩侂胄来访,意为营结私党,大中淡笑不答。过了一段时间后韩派心腹来探心意。大中仰天长叹,天意啊!大中不仅对皇亲的拉拢拒之门外,而且向宁宗皇帝奏言“韩侂胄应调出朝廷让其少干涉朝政”。由此韩侂胄怀恨在心。1195年,大中被排挤出朝廷,一年后被罢职。此后大中长年蜇居山庄。韩侂胄还是想拉拢大中,为此请人来劝和:“只要向韩相写封信,即可得到重用。”大中毅然道,“福岂可求而得,祸岂可俱而免”。得知朝廷轻开兵端后日夜担忧。北伐失败,宁宗大怒诛杀韩相。随后,大中、邦宪才平反重用。1208年6月,大中逝世在位,谥“正惠”。

  二、朝奉郎林枞

  林枞,大中仲孙,与祖上比可以说是名不见经传,却因祖上恩荫而得一官半职,这些内容在清康熙《永康县志》中有简单记载。在《林大中神道碑》中有一段话:“1195年,大中降职任庆元太守,当年祸从天降独子林简病亡。悼亡之后大中泣言,子虽殁,三孙足以承家。”此三孙指的是林楷、林枞、林栻。《林氏宗谱》载:枞,生于1186年,因祖恩荫得官,仕至朝奉郎江南西路转运司主管,号称运管公。林枞妻吕氏,名门吕皓之长女。《永康太平吕氏宗谱》载:吕皓,字子阳,号云溪。晦翁朱熹荐为春官,父兄与陈亮被污时纳官赎罪,子二,女三,长女适同邑林枞。当时,吕皓家族是永康巨富,皓求学于大中,有《云溪稿》传世。其子吕殊1208年中进士,在国难当头时毅然向大中枢密上书。吕殊心腑之言,大中读之,难咽苦辣;今人读之,仍如五雷轰顶。

  三、儒人林氏

  儒人林氏名处端,大中曾孙女,林枞之女,生于1201年,1219年适徐谓礼,1247年卒。林处端出生在一个好家庭,太公是高官,外公是巨富。可惜在流传至今的《林氏宗谱》中没有其一点信息。《林大中神道碑》中留点影子:曾女五人,尚幼。好在圹志中处端生平丰满,概括起来有几个方面:一是贤,能上厅堂能下厨房,虽出生名门,却未染娇骄之气,柴米油盐细无经心;二是义,人有急难,不惜卖饰品以相救,说是不去不来,不失不得;三是勇,从夫生活在溧阳期间,遇京口判卒侵扰溧阳,其组织民兵防守,俨有几分英雄气;四是孝,兄长无祀,命子继其后续兄长香火。处端为人,深得丈夫赞赏:“林氏岂非承接正惠之家法,得于耳濡目染之深故。其处为妇以至母,皆尽其职,分合于义理而无亏欠,抑亦其天资之懿。”

  四、知县林子勋

  林子勋,大中曾孙, 1214年出生。林子勋保状:“委保通直郎、新知福州福安县事林子勋,陈乞伏遇淳佑八年九月明堂大福赦恩,合该初封妻吕氏。委是正身,即无诈冒诸般违碍者。”状中说明:林子勋任职福州福安县知县,任职时间是1248年,封官原因是朝廷大福赦恩。相关信息在《林氏宗谱》及清康熙《福安县志》中有简单记载:林子勋,林处端亲弟,1248年知福州福安县,仕至检阅朝奉大夫兼劝农事,赐绯鱼袋。子勋在福安任职留下好名声。其到任初年,县治新设,为建衙门精打细算,亲种莲藕以贴补粮食,居官以廉洁、谨严、质朴而闻名。

  解读考据徐谓礼文书中的林氏文化,心里油然滋生灿灿荣光。徐谓礼文书所蕴藏信息深如大海,我拾掇的只是沧海一粟,期望同志者指正!


永康日报 西津吟风 00014 2019-07-24 永康日报2019-07-2400010;永康日报2019-07-2400011;永康日报2019-07-2400012 2 2019年07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