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新增小微企业6830家,引导培育发展“个转企”443家
我市小微企业成长指数位列全省第三
□记者 颜元滔 实习生 王玙铮
本报讯 日前,省市场监管局发布的《浙江省小微企业成长指数报告》认为,2018年浙江小微企业成长呈现出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小微企业向小微园区特色小镇加快集聚、“质量引领”效益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报告显示,2018年小微企业成长指数30强区县榜中,我市以136.13的指数值位列全省第三,核心竞争力、成长活跃度、制度供给力等模块指数均居全省前列。
诚如数据显示,去年以来,我市为扎实推进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市场主导、政府主推、企业主动”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小微企业资源共享、要素对接、精准服务、政策创新等具体工作,构建小微企业创业、成长、升级梯次培育和发展格局,促进我市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和质效提升。2018年,我市新增小微企业6830家;引导培育发展“个转企”443家;新增工业企业“规下”升“规上”53家;新增批发零售、住宿餐饮“限下”升“限上”企业55家;股份制改造企业37家;淘汰落后和严重过剩产能涉及企业38家;关停整治“低散乱”企业1117家;新增省级“守重”企业2家。
今年以来,我市针对小微企业急盼解决的重点难题,查找短板、立督立改,以“我承诺”的姿态,出台《永康市服务小微企业十项措施》,着力开展企业服务“扩面”“补短”“破难”三大行动,以“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理念,有效解决了一批小微企业发展难题。
针对小微企业“面广量大”的实际,我市着力落实分级责任,推行平台管理,发挥一线作用,推动服务“全覆盖”。300余家特色小微企业由机关各部门“一对一”重点联系,其余结合市级层面3支服务总队、30支专业小分队和257支部门小分队,由各镇街区建立企业网格,实行兜底联系。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小微企业网格1200多个,覆盖小微企业9600余家。
聚焦打赢九场硬战,尤其是实体经济翻身战,我市突出规上企业、“倍增添零”培育企业等服务重点,兼顾各类中小微企业,形成“重点突出、分层服务”的工作格局。组建招工指导、政策宣传、法律体检等8个专业服务小分队,通过“组团服务”全面破解焦点难点问题。围绕人才、社保、就业等方面为企业送上“惠企政策大礼包”,目前已为企业提供专场服务21场,涉及3700余家企业,返还社保费用约1.2亿元。
同时,为有效破解小微企业最关心的用地难、招人难、融资难等问题,我市以“三服务”活动为抓手,开展“难题面对面”“疑难问题集中攻坚”等活动。今年以来,我市累计处置闲置土地578.57亩,为200余家小微企业腾出发展空间;建立“十校百企校企就业合作联盟”,面向对口支援的全国东西部地区建立10家劳务基地;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政银企对接活动,出台“信用贷”“平台贷”等一揽子融资工具,有效减轻小微企业信贷负担,助推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推动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