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温将至,商家生鲜日均接单近千件
“线上买菜”让年轻主妇尝“鲜”味
从外卖、打车再到共享汽车,在国内任何一个场景与互联网产生关系,都会碰撞出一个新的蓝海。如今,就连生鲜市场也被互联网包围,在我市,互联网买菜、买水果业务不断崛起。
就在这周,结束梅雨季的永康即将进入“酷热模式”。那么,天气愈加炎热的背后,生鲜领域有没有随之“火”上一把呢?
□记者 应柳依
互联网巨头悄然盯上“菜篮子”
对于家住东城街道的市民应女士而言,在手机上买菜已经成为周末必做的一件事。“因为平时忙,周末又要带小孩,尤其是前阵子一直大雨下个不停,实在懒得出门,反正现在手机上买菜也很方便。”她说,只要从淘宝端口进入,直接在首页就能找到下单入口,一个小时内便可送上门,而且菜品还比较新鲜。或许是兴起不久,价格也很公道,与其去附近的菜市场,她更乐于选择这种方式。
相比之下,应女士家附近的菜市场,每天早晨或傍晚都熙熙攘攘,人头攒动。不过,放眼望去,买菜大军中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鲜少有年轻人的身影。
“啥是互联网买菜?”摊主吴阿姨得知现下已有送菜到家模式后不禁啧啧称奇。在她看来,买菜是家长里短的琐事,是每户家庭的刚需。摆摊四五年来,吴阿姨大多时候的生意是不错的,她认为,只要继续经营好自己的小摊,就能把稳她的“长远大计”。
其实, 吴阿姨不知道的是,这两年, 互联网买菜这个赛道开始热闹了起来,巨头早已盯上了“菜篮子”这件小事:先后有美团、饿了么、淘宝等知名线上平台将触角伸及生鲜领域,从单一的果品向日常菜品等一步步完善相关品类。
基于成熟物流配送保“鲜”速达
早在两年前,大润发超市就曾上线过“飞牛网”配送业务,去年,本报还曾对此进行过报道,不过,由于实体店向线上发展有一定局限性,现在“飞牛网”已被新业务“淘鲜达”基本取代。
“大润发过去是以服务线下顾客为主,现在通过与阿里合作,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提供了一体化的服务。”大润发新零售经理包先生说,加入“阿里系”大家庭半年有余,双方的新零售试验走向了深水区,有效地打开了多元化生鲜配送业务。
应女士选择的互联网买菜正是来自“淘鲜达”的产品,简单来说就是在居住3公里的范围内,由大润发经过仓储、分拣,再通过蜂鸟物流实现一小时内快速配送。
不止与淘宝促成了合作,记者在饿了么平台也发现了大润发的踪迹。在饿了么首页,点击进入“卖场便利”后,几款限量抢购的生鲜产品被放置在显眼位置,“一小时配送”是这一模式的共同卖点。
日均接单近千件,暑期生鲜配送迎高峰
加入各大平台后,大润发逐渐在“互联网+”道路上站稳了脚跟,据了解,这段时间以来,该超市线上配送量日均880件左右,遇双休或是雨天,配送量还会有所增加。
“我们在峰值期间安排了22名至25名蜂鸟业务人员,派送时间从8时持续到21时,消费者可在夜间提前预约第二天的菜品配送,指定时间范围内送达。”包先生表示,眼下,超市还对配送范围进行了升级,从3公里延伸到4公里,而配送产品也从日用、水果蔬菜升级到了一些配送难度较大的早点、水产、冰品速食等。
此外,从大润发导购处获悉,为了提高配送质量,接下来该超市还将在下月改建内部设施,打造吊挂链外卖配送流程,实现操作半机器化。
■记者手记
旧土壤新业态 入局仍需谨慎
如今,在我市,线上买菜盛行。这意味着生鲜“蛋糕”已不再是一线城市的专利。这个估值万亿的市场吸引着互联网巨头以及创业者前仆后继,投资热度不减,项目层出不穷,但入局者有之、失败者亦不少。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盒马、永辉超级物种的崛起让生鲜进入大众视野,巨头陆续加码入市,几乎把各种运营模式都演练了一遍,轻供应链、物流众包、前店后仓……漫长的过程中,裁员、业务萎缩、被收购、转型、倒闭各种消息都不绝于耳。
“‘线上买菜’的逻辑虽简单,但它的履约成本却较难控制,菜品的新鲜度、配送价格等都直接影响到后端消费者是否会进行复购,额外成本过高后导致发展束手束脚,为此,不少传统市场转型也被迫‘死’在沙滩上。”对此,来自华丰菜场负责人分析。
眼下,这块旧土壤俨然不断催化着新业态,与此同时也在默默地警示后继者:蛋糕虽大,切莫贪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