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抓队伍建机制 确保镇村环卫保洁常态化
古山镇“创国卫”一盘棋促长效管理
□记者 潘燕佳
本报讯 盛夏的古山热情似火、斗志昂扬,创建国家卫生镇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古山镇党委书记胡广辉在多次动员会上表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环境整治只是切除了毒瘤,而长效管理机制才是养生之道,是预防毒瘤再生的治本之策。如今,古山镇各村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有效遏制了脏乱差现象的卷土之势。
专人专职 实现美丽蜕变
16日,记者来到晏塘村,干净整洁的村道,整齐划一的停车位,绿化点缀的旧房子……“现在谁还敢说咱们村不美不干净?”村民们满脸自豪。村庄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该村建立的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
农村环境保洁问题一直是困扰农村面貌改变的难题,该村党支部书记朱春生深感家乡要发展得先从环境下手,而垃圾每天都会产生,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不能仅仅依靠一两次“运动式”的整治行动,应建立环境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
随后,该村召开村务会议,把该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坚持长效管理与制度约束相结合的办法,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做到任务明确,人员配备到位,管理制度健全。该村还通过专人负责,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管理体系,真正做到卫生管理不留死角,把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卫生工作看似是小事情,但也是最难整治的工作,非下一番苦功不可。”朱春生说。
此外,该村还组建了保洁队伍,每天定时定点清扫主干道以及背街小巷。该村还安排人员定时收集村民门前分类到位的垃圾,对分类不到位的,指导其分类到位为止。为防止出现门口乱堆乱放的现象,该村在主干道上划定白线,超出白线范围的实物,要求村民限期处理,不能处理的一律做垃圾处理。“刚开始也遭到了村民们的不理解,但环境问题不是村民们不理解就不进行解决,还是要严管严抓。整治见成效后,村民们切身体会到了环境整治带来的好处,便会积极加入到环境整治行列中。”朱春生说。
晏塘村的环境卫生管理实行专人专职,让村庄实现了美丽蜕变,时时整洁、处处美景,也为该镇创建国家卫生镇增光添色。下步该村将持续健全卫生长效机制,提升村庄整体环境,建设美丽宜居的新农村。
多措并举
严格管控垃圾分类
17日,记者来到古山二村,正好赶上集市,集市围墙内虽然已堆积了不少垃圾,但是围墙外的道路仍很干净。走在村道上,记者发现虽然家家户户门前没有放置垃圾桶,但是道路还能保持干净整洁。见此,记者不禁好奇该村的垃圾处理有何奥妙?
“我们村取消垃圾桶改为在村域范围内设置6个垃圾堆放点,让村民们将垃圾分类好后统一扔进堆放点。”古山二村党支部书记胡晓伟解答了记者的疑问。为使村民长期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该村在各个堆放点安装了摄像头,安排专人实时监控、不定时巡逻,对垃圾不分类或分类不到位的人,将其投入的垃圾拣出,指导其做到正确分类。
据悉,该村还制定出了关于环境卫生的各项实施方案,做到有分管领导、有常态化管理机制、有专人抓落实,使垃圾分类落到实处。为确保垃圾分类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该村实行垃圾分类党员带头、村民参与、民主监督,通过深入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开展垃圾分类评比等方式,形成讲卫生、比整洁的良好氛围,这也成了该村保持整洁干净面貌的“法宝”。
古山二村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不少外来人口,这也为卫生管理带来了不少难题,但该村独有一套治理之策。胡晓伟介绍,该村的垃圾分类工作,外来人员与本地人一视同仁,绝不让其有侥幸心理。他们先由户主做表率,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对心存侥幸的租户,将分类压力转移到户主,由户主督促其分类到位,进而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目前,该村已形成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不仅大大改善了人居环境,而且进一步了增强群众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意识。下步,古山二村将不断深化垃圾分类工作,对垃圾袋进行编号分发,从源头上杜绝侥幸心理,推动实现垃圾分类和处理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环境卫生整治,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进行时,没有过去时。古山镇37个行政村将不断推进村容村貌整治,形成综合整治长效机制“一盘棋”。
各村党员干部每天奋战在“创国卫”一线
——创国家卫生镇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