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一段线首破400人大关 上清华北大国科大已有4人 660分以上48人
永康一中高考实现全面突破
一段线首破400人大关,“一超两强”成绩喜人,素质教育结出硕果……翻开永康一中2019年高考成绩单,一组组跃动的数据,在向全市人民传递喜悦的同时,也为“永康新腾飞,教育先腾飞”作了最生动的注解,更成为我市教育水平不断提升的有力佐证。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优异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地位的战略,得益于永康一中一以贯之坚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精细管理、精准教学的理念,更是全体师生家长共同努力的成果。
破冰前行 捷报频传
成绩诠释天道酬勤
22日晚,省教育考试院公布2019年高考各类别各段分数线,其中普通类一段线595分、二段线496分、三段线264分。
高考成绩查询通道开通后,随之而来的是一份份捷报、喜报:
一段线上线人数首次突破400人大关,达409人,比去年净增44人,增幅达12%;
“一超两强”成绩喜人,上清华、北大、国科大人数已有4人,其中吴泽炫以“三位一体”综合排名全省前列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徐璐彬、林李彤以名列金华前茅的成绩被北京大学预录取,胡羽昊被中国科学院大学录取,胡锦浩以美术专业排名全省前列的成绩入围清华大学;
尖子生群体闪亮,特高分(660分以上)达48人,上浙大线(651分)人数达77人,目前通过“三位一体”被浙江大学录取学生已达7人;
素质教育结出硕果,施宇以乒乓球单打第一的成绩被上海交大录取;周丁灏以西北赛区乒乓球单打第一的成绩,被新疆石河子大学(211大学)录取;上体音美一段线人数达37人。
用“全面突破”来形容永康一中今年的高考成绩,一点也不为过。其实,早在去年,该校就对本届高三年级部提出了“三个4”的目标,即“一超两强”考取4人,C9联盟考取40人,一段线上线400人。对照今年的高考榜单,“三个4”的目标已然实现。
“说实话,当初提出‘三个4’的目标,心里还有点发怵,但却不乏信心。”在永康一中校长方雄伟看来,“发怵”并不等于“退缩”,“信心”则源于“底气”。这一“底气”,一方面基于学校教学质量逐年上升的良好态势,另一方面则是基于对高三年级部教学团队的信任。
“天道会酬勤”,这是方雄伟经常和教师、学生、家长说的一句话。最终,高三学子用优异的成绩给这句话作出了回应。
成人典礼
精准教学课堂
家长陪餐
精细管理 教学相长 培尖培优精准施策
永康一中副校长、高三年级部主任胡南益的案头上,摆着一份今年1月4日的《会议纪要》。令人惊讶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只有7人参加的小型会议,竟罗列了17条要点,从走班自习到分层教学,从课堂教学到学生管理,事无巨细。《会议纪要》上面,还用红笔密密麻麻做了标注,并在多处进行了补充延展。
永康一中推行的精细管理、精准教学,由此可见一斑,也早已融入全体教师的血液中。
早在3年前本届高三毕业生入学之初,永康一中就组建起一支精诚团结、勇于开拓的教学团队。难能可贵的是,在学校制定的目标基础上,教学团队自我加压,实行目标管理,将各项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每个班级、每门学科,甚至每个人,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年级部主任、副主任、委员以身作则,班主任带头示范,全体教师以校为家,全身心扑到教学工作中来。尤其在进入高三学年后,还专门成立指挥部,实行挂图作战,随时掌握每个学生的情况,以便及时给予相应的指导。
学校教育,教学始终是中心。课堂怎么教,学生如何学?在高三年级部教学团队看来,没有诀窍,归结起来就是“落实常规、精准施策”。
所谓“落实常规”,就是指在教师层面抓教学计划、抓教学目标、抓过程落实,从最基础的备课上课抓起,联系校长、年级部主任、委员带头听课交流,在此基础上总结提升,统一备课、统一教案、统一内容、统一进度。同时,建立“导师制”“巡查答疑制”等制度,做到“人人有责任,时时有人管”。
“一支粉笔,构筑缤纷的三维空间;三尺讲台,描绘多彩的数学世界;灵犀一点,谈笑间难题迎刃而解,赢得掌声一片……”说到课堂教学,数学教师吕爱华算得上是首屈一指,赢得赞誉无数。无论是精美细致的教学设计,还是工整漂亮的板书设计,不仅深受学生的欢迎,更成为其他教师的模板。为此,在去年学校评先评优中,她成为仅有的两位“校长特别奖”获奖者之一。
面对高考改革带来的新变化,以及多样化的科目组合,永康一中在教学进度、复习指导、选课走班、培尖培优培基等方面给予精心指导。在选考科目的选择上,从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角度出发,既尊重学生和家长的意愿,又发挥学生的专长特长。注重学生日常管理,确立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管理模式,加强日常巡查检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尤其进入高考冲刺阶段,大胆进行晚自习改革,执行巡查答疑制度,管理辅导双管齐下,在培尖培优培基上“精准施策”,“三培”教师团队为学生量身打造“缺啥补啥”的针对性套餐。
精益求精的教学理念,辅以精准教学、精细管理,不仅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更让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家校融通 “双陪”互动 素质教育结出硕果
“学校是个大家庭,班级是个小家庭,老师就像我们的家长一样,对我们悉心呵护,让我们倍感温暖。”徐璐彬以698分的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预录取,在表达对学校和老师的感激之余,她也用“小期待”憧憬起了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学霸”们都是埋头苦学型的。其实不然,就拿徐璐彬来说,在繁忙的学业之余,她喜欢听歌、阅读,还能写出一手漂亮的毛笔字。
在永康一中,像徐璐彬这样的高分考生,有广泛兴趣爱好的不在少数,胡铖渤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他不仅是学生会副主席、国旗班班长,还是学校各类活动的金牌主持,并勇夺校园十佳歌手。在今年的高考中,他也考出了689分的好成绩。
一批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学子脱颖而出,成为永康一中加强德育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最好例证。
素质教育需要载体,在永康一中,最重要的载体就是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活动促进学生觉悟、个性发展。高一习惯培养教育,高二情感集体主义教育,高三理想信念教育,不同年级抓不同重点,是该校的一大特色。
从攀爬园周长城,到20公里远足拉练,再到3年坚持不懈的集体跑操,锻炼的是学生的毅力和意志。从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到年级部歌、班歌合唱比赛,再到各类校园文艺展演,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从“金鼎讲坛”,到“沉思节”,再到成人典礼,让学生增长见识、拓宽视野的同时,懂得反思,心怀感恩,学会回报社会。
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为学生成长提供了“精神助力”。
“我们迎着初升的太阳,走在求学的道路上。我们是一九届一中学子,谱写时代的新篇章……”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高三年级部还创作了一首年级部歌《走向辉煌》,将高三年级部的风采展露无遗。此外,高三年级的每个班都有一首班歌,词曲均由学生自行创作。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教育,更离不开家庭教育和家长的支持。
“老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培养,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全心投入。”受学校开展的亲情教育、感恩教育感染,学生家长形成了这样的统一认知,家校融通、“双陪”互动应运而生。
“双陪”,即陪餐和陪读。每天,都有学生家长到校参加陪餐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家长与学生敞开心扉、拥抱亲情。晚自习,家长主动到班陪读,还会给大家带来点心、水果等,共同陪伴孩子备考,家长则在教室里静静地看书、练字。
“通过陪餐、陪读,学生压力得以缓解、释放,心理问题得以及时发现、解决。”永康一中副校长夏跃中说,通过开展家校融通、“双陪”互动活动,搭建起了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多方沟通交流的平台,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起良好的氛围。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放眼未来,永康一中将紧紧围绕“师资最强、生源最优、设施最好、校园最美、成绩最佳”的目标,开拓创新、砥砺奋进,以更优质的教学、更优异的成绩,为“永康新腾飞,教育先腾飞”持续贡献“一中力量”,向全市人民交出更加满意的“一中答卷”。
□记者 张赤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