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聚焦绿色发展 建设生态家园
市发改局着力推动节能降耗 持续打造循环经济“永康模式”
开展节能宣传活动,传播节能环保理念
市领导调研综合供能(加油、充电、充气)
服务站项目
某企业使用节能新设备
“
绿色发展,节能先行。在刚刚过去的全国节能宣传周中,为切实增强全社会节能意识,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新方式,市发改局联合相关部门开展2019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通过悬挂横幅、展出科普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讲解、咨询服务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节能低碳的相关知识,传授节能小常识等,收获了不少市民的好评。
环境如水,发展似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助力我市实现“全面奔小康,永康新腾飞”,推动形成崇尚节约节能、低碳环保的社会新风尚,今年以来,市发改局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谋求更佳质量效益,鼓励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大力发展可持续再生资源,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和循环利用。
截至目前,市发改局各项能源相关工作得到稳步推进,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的工作任务。
推清洁能源 4716个光伏发电项目完成安装并网
“赞不赞?我家现在也是国家电网的一部分。”近日,江南街道下皇渡村村民翁阿姨在家人的指导下发了自己第一条“朋友圈”,配图正是自家去年安装的太阳能光伏板,引得不少微信好友点赞评论。
“去年我们家安装了太阳能光伏板后,每月都能节省不少电费,同时还能为环保节能出一份力,值!”翁阿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自家的太阳能光伏板已并入国家电网。根据现有政策,自家每发一度电就能获得0.3元的市补,用不完的电还以每度电0.4153元的价格出售给国家电网,自己投资安装光伏板的钱几年内就能轻松回本。
近年来,我市出台了加快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的相关政策,设立光伏发电应用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并联合相关企业在花街镇里坞村、陈弄坑村等村庄,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站永康示范村(居)项目建设,鼓励居民安装光伏发电项目。同时,我市也积极鼓励企业安装光伏板,对非居民光伏发电项目也予以适当的补贴,从而促进节能减排。浙江鸿运实业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员。
近日,记者在浙江鸿运实业有限公司内看到,5500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池板覆盖了整个厂房的屋顶,场面十分壮观。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该项目预计每年将为企业提供37.45万度电,节约电费支出约24万元。
“光伏发电项目不仅能为企业提供清洁能源,帮助企业节约生产成本,多余的电能也同样可被国家电网托收。”浙江鸿运实业有限公司光伏项目建设方——浙江格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经理陈春福表示,光伏项目的普及对我市节能减排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记者从市发改局了解到,为加快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提高清洁能源占比,今年以来,市发改局组织申报2018年度分布式光伏发电财政补助项目,经各镇街区初审,符合的光伏项目共1400多个。此外,截至目前,我市共有4716个光伏发电项目完成安装并网,装机容量约109.6MW,预计年平均发电量1.1亿度,推进光伏发电应用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倡绿色出行 有序推进3座综合供能服务站建设
“现在新能源汽车功能不比传统汽车差,而且绿色又环保,坐在车里感觉很舒适,几乎没有噪声。”家住九铃华府的陈先生于3月份购买了辆众泰电动汽车,原价近18万元,享受财政补贴后只需约6万元,且动力、续航方面都很不错。使用一段时间后,陈先生表示对这辆车非常满意,“现在环保意识深入人心,我身边的朋友陆续都买了新能源汽车,大家的用车反映普遍都不错。”
近年来,随着市民的环保意识增强,消费者的购车观念也在逐步改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据市发改局工作人员介绍,为鼓励消费者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我市连续多年出台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助政策,鼓励更多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根据该办法,符合条件的车主除享受中央财政补贴外,同时享受我市财政配套补贴,补贴标准根据新能源汽车类型、续航里程等划分不同档次。截至目前,我市共有新能源汽车约6000辆,共补助5529辆,地方财政补助金额约1.4亿元,推广数量列金华市第一位,市民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认同感进一步提高。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迅速发展,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迫在眉睫。为了让市民驾车出行更省心,市发改局正在规划建设100个公用充电桩的同时,也将推进综合功能服务站点的建设提上日程。
“综合供能服务站是一种新型交通能源供应站,集电能、天然气及清洁油品等供给服务供能为一体,兼具交通及旅游等配套供能的新型智慧公共基础服务设施。这意味着,综合功能服务站不仅能为汽车加油,还能给新能源汽车充电。”永康市浙石油综合能源销售有限公司业务经理涂聪灵介绍,综合供能服务站具有功能综合、土地集约、清洁环保的优势,是一种供能服务新业态、新模式。
“我市今年计划新建北三环站、永义公路站、新G330国道公路站等3座综合供能服务站点。目前,3个站点均已完成项目赋码、出具规划红线图、地勘并出具规划审查意见书。”市发改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中,永义公路站、新G330国道公路站两处综合供能服务点项目已基本完成征地。
建循环化园区 减排增效助力企业长久发展
位于经济开发区的浙江安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各类水杯、水壶、特种不锈钢器皿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在企业办公大楼旁,一座位于水质自动监测监控系统旁的巨型蓄水池特别引人注意。如果不提,没人知道这个池子里的水是通过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循环利用的。
污水处理后循环利用,是浙江安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致力节能减排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市发改局加强了对企业能源利用水平的管理,进一步向企业传导了节能减排的压力,促进企业加快整改步伐。为真正做到节能减排,浙江安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入近千万元完善废气治理设施等各类环保设备,并通过工业废料、废水再利用、再循环等项目,有效提高了企业资源利用率。
“虽然各类环保设备的前期投入较大,但循环经济也同样成为了企业效益的一个增长点。”在浙江安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吕峥嵘看来,企业要有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还要想办法节能降耗,企业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除浙江安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外,我市不少企业在节能减排领域的表现也颇为抢眼,经济开发区更是成功跻身省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行列。
“近几年来,经济开发区在调整优化空间布局的同时,积极引导园区内企业开发推广使用高级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设备;开展清洁生产、节能减排,推进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对企业排污情况进行普查,加强污染集中治理、加强污染源和重点企业监管,实行行业整治。”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黄芦壹告诉记者,在督促企业节能减排的同时,经济开发区也不断完善自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健全完善园区管理机制,并积极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以便更好地为园区内企业服务。
在经济开发区创建省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的基础上,我市也积极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的创建工作。自2013年底被列为全省唯一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的县级市,我市全面推进工作机制创新、循环型产业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完善等创建节点工作,努力打造资源匮乏型地区发展循环经济模式,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的“永康模式”,节能降耗成效突出,绿色发展步伐稳健。
发展循环经济,关乎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浩大而富有挑战性的系统工程。下一步,市发改局将继续履行好自身职能,进一步做好部署推进、协调服务等各项工作,为助力我市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记者 王靖宁
通讯员 胡美珍 章茹
某企业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