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政在全市二季度基层党建现场会暨新村融合书记论坛上强调
抢抓机遇搭好载体力促新村融合
□首席记者 陈晓苏
本报讯 13日召开的全市二季度基层党建现场会以新村融合书记论坛的形式,部署重点工作,交流经验思想,把会场“搬”进了芝英镇四知村文化礼堂。市委书记金政在会上强调,要进一步做好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半篇”文章,抢抓机遇,搭好载体,深化举措,以实事赢民心、聚人心,围绕强村富民,加快乡村振兴。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童国华,副市长胡增强参加活动。
搬一把竹椅,围坐一堂,部分治村导师和村党支部书记代表,就“村干部整治立规创优,促进新村融合发展”主题,说做法、谈体会;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市民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就有关政策作现场解答;各镇街区党(工)委书记、组织委员则当起了忠实听众。“旁听者”有什么疑问和建议也可以当场提问、共同探讨,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启发,道出了在实践中探索而来的“真经”,内容共鸣点多、借鉴性也很强。
芝英镇四知村4个自然村合并后,办起桑葚节,启动自来水改造工程;溪岸村三资直接融合,将下西坑自然村的旧账“一笔勾销”;柳川村推行居家养老“红色配送”,4个自然村统一管理、集中配送;芝英六村通过依法治村,让村集体持续增收,也让村班子更有威信、村民更加信赖;还有江南街道园周村发表《并村宣言》,扩大“水莲园周”效应;石柱镇塘里村修通了4.6公里的健康绿道,成为各个自然村的“连心路”;前仓镇大陈村把旅游线路延伸到历山自然村,打响高山红茶“历山红”品牌;花街镇倪宅村对曾经脏乱差的新川自然村连打“三板斧”,力度大、变化也很大。
一视同仁“融”乡村,产业带动“富”乡村,环境治理“美”乡村,以上述现场发言的村为代表,我市不少“新村”秉持“开放、分享、共赢”理念,在“并心”上狠下功夫,从基础设施联建、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入手,先行一步开展有益尝试,赢得村民认同也取得较好反响。综观这些实践,他们坚持党建引领,充分整合用足政策,优化本村资源要素,以强带弱、以大带小,以实事赢民心、聚人心,合力激荡起乡村振兴的一池活水。
金政充分肯定会议达到预期效果的同时,结合他本人前期走访调研所得,与参会人员分享他的看法和体会。“大家既要讲政治、守阵地,又要善经营、谋新篇;既要强本领、练内功,又要聚合力、借外力;既要比业绩、比状态,又要比作风、比口碑。”金政说,讲政治、守阵地是底线,善经营、谋新篇是使命。行政村规模调整后,乡村布局得以优化,通过功能互补、以强带弱,农村发展空间更大、机遇更多,生态环境、土地资源等后发优势、潜在优势将不断显现,镇村两级干部要抢抓机遇、搭建载体,谋求新发展,实现新作为,围绕强村富民,加快乡村振兴。
金政指出,镇村干部要加强学习,练好内功,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为民服务本领中规范有序推进基层各项工作。要结合各村实际,确定一个对标追赶的目标,也要集结各方力量,同向而行、合力而为,把工作做到实处、做到群众的心坎上,进一步浓厚“晒拼创”的良好氛围,通过“全面对标”争取“全面进步”。他同时强调,对想干事、想发展的镇、村,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全力给予支持,坚决树好“崇尚实干、褒奖先进”的导向,相关部门和镇街区要以“三服务”活动为契机,以最多跑一次、为基层减负的理念和要求,切实为基层解决一些难题。
会议在部署工作时明确,近期我市基层党建工作重点要提前谋划做好准备,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龙头,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持续走深走实。要以“三服务”活动为载体,推动党员干部转作风强担当促落实。要以“村干部整治立规创优年”行动为抓手,推动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建强支部战斗堡垒,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加快新村融合发展,深化集体经济“消薄”。要以“稳企业、强服务”为主线,推动两新党建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要以“抓特色、补短板”为重点,推动城市基层党建走出一条具有永康特色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