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的今天,永康解放
1949.5.8—2019.5.8
1949年5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三兵团十二军三十四师在师长尤太忠的率领下,向南追歼国民党李延年兵团残部,以日行百里的速度奔向永康县城,拉开了解放永康的序幕。
浙东人民解放军第六支队当时正驻扎在八字墙一带,得知三十四师大军过境,支队长应飞立即写信,派人通过地下联络站与尤太忠接上关系。尤太忠见信,在反面写下:请游击队速回城里接管政权。应飞接信后,随即派两人随大军进城联络。
县城的地下党组织得到消息,立即着手发动工商界人士做好迎接解放军进城的准备。此时,国民党驻永康的二〇三师六〇八团深知大势已去,无心抵抗,忙着布置往丽水方向抢运物资弹药,并将驻扎在缙云和武义的该团所属二营三营紧急调回待命,准备随时逃离。
5月8日下午3时许,解放军抵达永康县城,在汽车站鸣枪驱敌,但是没见敌人有所动静。原来,在解放军入城前两小时,国民党永康县长王泰来已率领国民党县自卫队和警察队往清渭街方向逃走了。解放军发觉国民党驻永康二〇三师六〇八团正往丽水方向溃逃,立即进行拦截。在解放军的追击下,国民党军队乱作一团,丢下挑夫和行李四散逃窜,国民党六〇八团团长柳继元等也落荒而逃。驻扎在县城娘娘殿的国民党六〇八团搜索连来不及逃离,派出便衣向解放军表示愿缴械投降。至此,永康解放。
解放军进城后,高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歌曲,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解放军的宣传队和六支队的先头部队指战员在街上展开宣传,张贴安民布告。一些居民确认是解放军来了,于是打开门户,商店也开门营业,逐渐恢复正常生活。傍晚时分,应飞率领六支队第八、第九大队抵达永康城内,与解放军会师,欢庆永康解放。
5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永康县军事管制委员会(县军管会)成立,路南地区特派员、六支队政委卜明担任主任,路南地区副特派员、六支队支队长应飞担任副主任兼永康县警备司令部司令,陶健、李秀芝、钟梁树为委员。在新人民民主政府成立之前,县军管会行使政权机关的职能。县军管会动员全县米厂为解放大军昼夜加工粮食,组织副食品供应及捐献力士鞋、雨伞等日用品,以保证过境大军的军需供应。
能否顺利接管城市,是党执政初期面临的严峻考验。在中共永康县委和县人民政府成立之前,县军管会遵照上级指示,贯彻执行“按照系统,整套接收,调查研究,逐步改造”和“宁缓勿乱,稳步前进”的方针,负责统筹实施接管旧政权、筹建新政府,以及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工作。
县军管会部署对永康县国民党旧政权进行全面接管。5月23日,鲁中南南下干部纵队第十大队第一中队抵达永康。当晚,中共永康县委员会成立。设县委书记1人、副书记1人、委员5人,张正伦任书记,应飞任副书记,谢仁符、尹道生、耿立尊、张瑞甫、马元勋任委员。永康县委隶属中共浙江省第八地方委员会,驻地永康县城关镇。永康县人民政府同时成立,县长应飞、副县长谢仁符。永康县人民政府隶属浙江省人民政府第八行政区专员公署,驻地永康县城关镇。县人民政府初设机构有秘书室、民政科、财粮科、教育科、生产建设科、公安局、卫生院、救济院。后为适应工作需要,将财粮科一分为二设为粮食局和财政科,并成立中国人民银行永康办事处。县军管会在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建立后即宣告终止。
永康在完成旧政府整体接收和建立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同时,大力实施对旧政权系统的改造,在全县范围内废除保甲制度,逐步建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区、乡、村各级党组织和人民政权。组建8个党的分区委,作为县委派出机构。分别为:城区分区委、象珠分区委、倪宅分区委、历山分区委、方岩分区委、石柱分区委、芝英分区委、龙山分区委。建立起8个区人民政府,分别为城区、象珠区、倪宅区、历山区、石柱区、芝英区、方岩区、龙山区人民政府。区人民政府以下,沿用解放前夕的行政区域设置,设立27个乡(镇)人民政府。
永康从此迈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市委党史办供稿)
今日2、15版刊出7名老战士口述永康解放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