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纪念毛主席赞评胡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60周年
胡公书院讲坛:《胡公故事》选辑(一)
胡公是人
□主讲 胡亦 整理 雨晨
永康什么最出名?
永康有史以来,哪一个人受到历代皇帝的十次封赏,受到人民领袖毛泽东、习近平的好评呢?
我看,这得从60年前说起。
1959年8月21日,庐山会议结束后,毛主席乘专列回到北京路过金华。他在列车上接见部分地县委书记。永康县委书记马蕴生很幸运,得到毛主席接见。毛主席问他:“你说,你们永康什么最出名?”永康县委书记说:“五指岩生姜很出名。”毛主席轻轻摇摇头,说:“不,不是五指岩生姜。”
那毛主席怎么说呢?请看:
视频音:1959年庐山会议后,毛泽东主席返京,途经浙江金华,与金华的地县委书记座谈。毛主席对时任永康县委书记马蕴生说:“你们那里不是有块方岩山吗?方岩山上有个胡公大帝,香火长盛不衰,才是最出名的。其实胡公不是佛,也不是神,而是人。他是北宋时期的一名清官,他为人民办了很多好事,人民纪念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很重要啊!”
大家知道,毛主席博览群书,通晓古今,对很多历史人物都有点评,包括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很显然,毛主席对永康人胡公的评价是肯定的、是赞赏的,也是最权威的!
我想,从毛主席对胡公的评价中,可以引出六个思考:
一、胡公是人
毛主席说,其实胡公不是佛、也不是神,而是人;
二、胡公是官
胡公不是普通的人,是当官的人;
三、胡公是清官
毛主席说,他是北宋时期的一名清官。
四、胡公是为人民办事的好官
毛主席说,他为人民办了很多好事;
五、胡公是百姓心中的神
香火长盛不衰,“胡公大帝”是最出名的。人要成为神,可不容易。古代有那么多的皇帝,个个都想长生不老,都想成仙,可哪一个成为神仙了?古代有那么多的清官、好官,哪几个成为神啦?有,但不多。关公,关老爷成为了神;包公,成为了神;永康人胡公成为了神!这是百姓的选择,这是历史的选择!
六、精神恒远,福民益邦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八个字,出自开国领袖毛主席之口,首先是对胡公的评价。这八个字,传播了60年,传遍了全中国,也影响了全世界,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情怀!
因此,我想从上述六个方面,和大家一起学习、探讨。
一、胡公是人
夏霆 摄
胡公,姓胡名则,字子正,原来名字叫胡厕。
胡公是什么时代人呢?北宋(963~1039年)。他一生77岁,胡公诞辰到2019年,已经有1056年。
胡公有什么学位、功名?他是进士。
古代科举,先是秀才,然后是举人,再是进士。考上进士可不简单啊,可以当官。金华,当时叫婺州。胡则考上了进士,并且是宋代八婺大地第一个成为进士的人。厉害吧,真是学霸中的学霸!
刚才讲到,他原名不是叫胡厕吗,后来怎么叫胡则呢?这里有故事。
原来,进士的考试叫殿试,由皇帝亲自拍板。据说,当年,宋太宗选进士,拿着花名册念道:“胡厕”,胡厕进殿来了。太宗在思忖:“耶?我念什么了,有没有念错呢?胡厕这个名字怎么这么别扭呀?”胡厕很聪明,他跪在朝堂上说:“皇上,我是穷苦人家出身。我母亲因劳累,如厕时腹痛产子,把我生到厕所里了,我爷爷就给我取名为厕。我们永康啊,原属吴越国,已经有100多年没有科举了,有文化的人很少,所以取名字也比较随意。我爷爷说,厕所是五谷轮回之地,是助庄稼成长之物;对我们种田人来说,厕所也是好地方。我读书时,取笑我名字的同学也不少,但我没有改名,因为这是爷爷给我取的名字。”
宋太宗一听也笑了,说:“你爷爷的话有一定道理,你不改名字呢,说明你是孝顺的人。但是,如果你中了进士,是要当官的,再用这个名字就不雅了。”
胡厕很机灵,立刻说:“皇上,请给我赐名!”(皇帝,给我取个名字吧。)宋太宗一看,“厕”,去“厂”字头就是“则”,你以后就叫“胡则”吧。胡则马上说:“谢皇上隆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胡则的名字就这样诞生了。这也寄托着、预示着——为人有则,当官有则,则在千秋!
胡则考上进士了,并且是八婺大地第一个,皇帝还给他赐名,他是多么高兴、多么自豪呀!他写了一首诗《及第》,请品赏——
朗诵音: 《及第》
胡则
金榜名传四海知, 太平时合称男儿。
五言似剑裁麟角, 七字如刀斫桂枝。
御苑得题朝帝日, 家乡佩印拜亲时。
小花桥畔人人庆, 一带清风雨露随。
诗中的“小花桥”,就是现在永康城里的和平桥、河头一带,也许当年县城举行了庆贺活动。这首诗表现了作者金榜题名的春风得意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憧憬。诗的最后一句,含蓄表达了作者发达后不忘家乡、不忘百姓,清廉为政、福泽众民的志向和情怀。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那么,胡则是哪里人呢?有人说:“这还用讲吗?当然是永康人啦!”可是,永康以外地方的人不一定都这么看。我们胡公文化团队有一项工作任务,叫“寻访胡公路 助力新腾飞”,要到各地考察,采集交流胡公文化,都有记者参加。
我们到了邻县,邻县有个村的村民说,胡公是他们村里人,他们那里有胡公的坟和家谱。他们要筹资打造宏大的胡公公园,配套影视,开发旅游。我们到了另一个市的XX县,XX县有人说,胡公是他们那里人,至少是半个他们那里人。我们考察组的人听了都有点懵,人怎么可以半个呢?他们说,胡公的夫人是他们那里的女儿,正可谓是“女婿抵半子”。
在永康,胡公出生在哪里,也有不同的说法。胡公是好人、名人,民间争着要,这也是好事,可以提高知名度,兴一方经济;况且民间争论也往往有一定的原由。但一个人的出生事实只能有一个,所以,主流媒体的报道就要慎重些。
那么,胡公究竟是哪里人呢?请看一件文物:这是胡公墓的古墓碑,我们把它的碑文打印出来:
清光绪三年 岁次丁丑三月殳旦
宋知杭州府加兵部侍郎永康库川胡公 之墓
前江苏按察使 同邑应 重修
墓碑载明:墓的主人是宋朝的杭州知州,还有一个职务,兵部侍郎,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哪里人?永康库川;谁?胡公。
这个墓碑是什么时候建的呢?请看:清光绪三年,也就是公元1877年,距今已有140多年。
是谁立的这个碑呢?请看“前江苏按察使同邑应重修”。也就是说,立碑的人是清朝时期江苏的原按察使兼上海道台,他和胡公是同一个县人,永康芝英人:应宝时。
原来啊,清朝的应宝时卸任江苏按察使后在杭州,他召集永康、婺州的多位同乡去祭拜胡公墓,胡公墓在哪里?在杭州西湖龙井源。因为胡则两次出任杭州知州,是在杭州知州的任上退休,在杭州生活、去世。去世后,朝廷颁旨,在西湖龙井源拿出51亩地建设胡公墓。可是,当年应宝时他们去祭拜的时候,胡公墓早就没有了。什么原因啊?因为从胡公去世到应宝时他们去祭拜,历史已经过了838年,原先的墓慢慢塌没掉,后人修回去,又塌没掉,反反复复。应宝时他们都是社会贤达,很有能耐。他们通过查找资料,多方寻访,确认了原墓址,筹资重修了胡公墓,刻了这块墓碑。应宝时他们还写了祭文和诗文。
27年前,也就是1992年,永康库川胡氏后人到杭州祭拜胡公,发现胡公墓又没有了。什么情况啊?因为从应宝时重修胡公墓到1992年,历史又过去了115年。胡公后人很惶恐啊,老祖宗的墓都保护不住。后来,经艰苦寻访,库川人好不容易找到了已经被当作洗衣埠头的胡公墓碑和胡公墓遗址。库川人下决心要把胡公墓迁回家乡,以便世代保护和缅怀。但迁墓是很复杂的,有幸的是得到了永康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库川人选了好日子,把胡公墓迁回了永康。
十年后,杭州整修西湖,有关方面想到龙井源曾经有座胡公墓,计划修回去,所以就与永康商量,能不能把这个墓碑运回杭州。库川人讲:这里是胡公故里,叶落归根是自然。杭州人表示理解。后来,杭州新建了胡公墓和胡公馆,建设单位的署名是:浙江省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 永康市人民政府。
这个胡公古墓碑如今就珍存在胡公故里胡库——永康市胡则史迹馆,以作镇馆之宝。
那么,国家高层对胡公是哪里人又是怎么说的呢?2016年3月15日,中纪委网站专门推出北宋名臣胡则专题,对胡公的生平、为官、为人、家训都作了报道。请看中纪委视频的剪辑:
视频音:宋乾德元年(即公元963年),胡则出生于永康一个叫胡库的小村庄。当时,永康隶属于吴越国管辖,那时候吴越国“士用补荫,不设贡举,儒风几息”。
这就很明白了,胡则的出生地:永康库川,就是现在的永康市古山镇胡库村。
(未完待续)
主办:胡公文化研究会 胡公书院
支持:古山镇党委 政府
主编:胡联章 总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