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何陪伴孩子
市三院医生来支招
□通讯员 黄美青
前几天,市三院接诊了一名孩子。他的父亲说:“从昨天开始,孩子要去上学时,突然出现头晕、肚子疼、拉肚子、胃口不好、精神差,今天甚至出现哮喘,带孩子到医院检查都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半年前,因为孩子不想去上学,也曾发生过类似情况。”
医生通过和孩子沟通发现,其实孩子因为缺少陪伴,为了引起父母的关注而出现的不适。
据介绍,陪伴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并不是你在他身边就是陪伴,更重要的是,你要懂得他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参与到他的成长中,才是有效的陪伴。
医生说,最失败的家庭教育,是有一个包办的妈,加上一个啥都不管的爹。在家庭教育中,需要注意:陪同≠陪伴,看管≠陪伴,物质满足≠陪伴,说教≠陪伴,妈妈的守护≠陪伴。
医生建议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少说多听,用心聆听、不要随意打断孩子说话,尊重孩子的需求。
2、学会鼓励。当孩子面对失败、挫折、冲突痛苦时,父母及时给孩子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孩子做选择时,帮他看到可能的后果,并尊重他的选择,引导他学习相应的经验。
3、学会宽容,了解孩子心理需要。除了吃穿住用的生理需要以外,还要尝试探索心理需要。家长要用恰当的方式跟孩子沟通,多鼓励,少打击和嘲笑;多身教,少言传和命令。
4、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学习环境和适合孩子需要的独立空间。将“主动权”还给孩子,父母只需要给予孩子鼓励、建议和必要的支持。
5、家长必须改变自己的角色:去做孩子的朋友。互相陪伴时积极互动,不是单向的请求或要求,可有约定但不批评不指责不说教。要引导孩子诉说内心世界和情绪,让孩子感受到安全和信任、放松和快乐。
公益“心晴”支持热线
13588612320(739320)
每晚6:0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