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村民自治制度完善 村级事务阳光运行
开发区兰街村获评省级民主法治村
近日,有关经济开发区兰街村获评省级民主法治村的喜报传遍全村。这是该村继获得我市美丽乡村精品村、金华市民主法治村之后又一荣誉,成为开发区首个获得省级民主法治村荣誉的村庄。
“谁持彩笔舞天池,走近江南尽是诗。”阳春四月的兰街村,一派诗意风光景致,用“得天独厚”来形容兰街村的环境,再恰当不过。记者一路走一路看,发现“和谐兰街”的内外兼修,既有自然资源的馈赠,也有美丽乡村的打造,更有民主法治的护航。
【
【
创新基层党建,让精品村庄在网格中创建
兰街村位于开发区北部。置身村中,如入画卷,东有酥溪、西有朱明溪绕村而过,村里的游步道沿溪而建,溪边沿岸树木繁盛、郁郁葱葱,原始的自然景观与村里的街角小品融为一体后,倒有几分“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韵味。
“这几年,村庄的环境是越来越美了,在村里生活也是越来越舒心了。”正带着孙女在兰街村游步道边上新修木屋凉亭休憩的村民李大妈笑呵呵地说。她将村里环境越变越好归功于村里有一支50人的网格员“铁军”,正因为有这支“铁军”,村里不管是垃圾分类工作、美丽乡村建设,还是基层治理方面,都能上下同心拧成一股绳,各项工作开展有条不紊。
事实上,兰街村成立的网格员“铁军”是创新基层党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载体。该村以网格党建为抓手,充分发挥村里的党员、干部、村民代表、护村队、村妇联等力量,整编成一支50人的网格员“铁军”, 以党员标准实行同质化管理,把每月15日主题党日活动变为网格员活动日,用网格管理责任亮出身份,用红T恤展示兰街精神。
为了让每位网格员都能发挥所长,更好地推动工作,兰街村分成了七个区块,网格员按照就亲就近就便的原则负责联系到户,责任到人。该村专门制定了一张覆盖全村的网格化管理工作图,分四个层级,村党支部书记李岩敏任总网格长,下设7个网格小组,每个小组有7名网格员,每个网格员负责五六户家庭的网格联系工作。
同时,这七个网格小组还与每周7天对应,从周一到周日,每个小组轮流值班一天,网格小组组长全天在村里值班,组员则在每天早上和晚上两个时间段值班,大家都以网格员的身份开展工作。网格员需要坚守的原则就是“方针政策讲一讲、群众呼声听一听、愁事难事帮一帮,环境卫生管一管,文明新风树一树”。
兰街村自开展网格化管理以来,村里的网格员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彼此增加了交流,提高了工作透明度,促进了队伍的融合和信任,大大促进了垃圾分类工作、美丽乡村建设、平安建设等各项工作的开展。该村的美丽乡村精品村和金华市民主法治村就是在网格党建“新引擎”的驱动下成功创建的,也体现了该村在大决策小细节“一脉相连”不走样的成功之处。
“兰街村现在变得越来越好,也有我们新兰街人的一份功劳咧。”听说兰街村成功创建省级民主法治村,租住在该村的外来人员贺女士不由得自我“点赞”一番。
同时,贺女士也道出了作为新兰街人的心声:“像我们租住村里的外地人,很容易有疏离感,但在兰街村却没有,我们享受到的是‘同村同待遇’,按照居住房东属地接受网格管理,有什么困难和问题可以直接向联系的网格员求助,也可以一起参与村里的垃圾分类、美丽乡村等工作,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融入村里,也让我们更有归属感。”
此外,兰街村还以网格管理为载体,强化村级综治中心建设,加强治安防控力量,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有效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开发区”。
完善村民自治,让村级事务在阳光下运行
兰街村各项工作有序开展除了有一支“同心”干事的网格员“铁军”,还有一套屡试不爽的“传家宝”——一系列健全、完善的村民自治机制,让村中各种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据悉,该村每次村级组织换届后,都会根据开发区、村庄发展实际情况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并修改村规民约和自治章程。这不,就在2017年6月,该村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重新修订了村规民约,内容涉及生态文化、和谐家庭、垃圾分类、五水共治、家禽养殖、墓葬改革等方面14条及附则3条,并及时在村里公开,发放到户。
“每次村规民约、自治章程的修订都是不断完善村民自治的过程,也是为更好地与时俱进。”李岩敏说,修订完成后,村里各项工作严格按照新村规民约和自治章程来管理村务、财务和党务,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为依法治村奠定基础。
同时,兰街村一直坚持村务、财务公开让村民“心里有数”的原则。按照该村村务管理办法,村民委员会进行决策时,充分发扬民主,对涉及到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必经村委研究,重大事项必须进行听证和经村民代表会议论证,村里大小工程都必须招标,每项工程村监委会全程跟踪监督。
原先,兰街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议事都只能临时放在村民家进行。2013年,该村村两委打算把村里的老祠堂推倒重建村多功能服务中心,当时一些村民怕动了老祠堂的风水而持有不同意见。
为充分发扬民主,该村村两委先是召开党支部会议商量初步方案,接着召开村两委联席会议和村民代表大会,大家民主讨论、畅所欲言,最终在村民代表会议全票通过建造一个集文化礼堂、会议室、党员活动室、医疗室、档案室、老年活动室、老年食堂、护村队办公室的村多功能服务中心。经过两年建设,多功能服务中心顺利投入使用。
村级财务情况关系到村民的切身利益。2017年,兰街村为争创美丽乡村精品村,凡涉及村重大事项的工程项目,均采取“五议两公开”程序,工程项目建设资金在使用上做到公开透明,细化到每一笔资金,使用情况都向村民公开公布,村务监督委员会也始终履行职责,监管好每一分资金的使用,让有限的来之不易的资金用于美丽村庄的建设上,并定期召开村务监督质询会议,由村民群众向村干部质询村重点工程建设情况、资金使用情况等,确保各项工程和活动规范、高效推进。
村民自治越来越完善,村里各项工作越顺利开展。“村里在推进酥溪两岸游步道建设过程中,涉及一些村民的承包地和自留山,本以为有些村民会因为涉及个人利益不会同意建设。没想到,村民知道村两委的想法后,没有任何一户村民因个人利益向村里提出异议,都表示愿意支持村里改善环境的工作。现在游步道修建好后,已成为村里人气旺盛的休闲散步圣地,还吸引了邻村村民以及外来人员过来游玩。”该村村委会主任李法钱说。
强化“三治”宣传
让和谐之花在发展中绽放
厉行法治,普法先行。在兰街参观,只要稍加留心,就能观察到,该村在村街角小品建设、文化长廊建设中融入了法治元素,让村民在日常的生活中就能接受法治宣传教育的熏陶。
在该村村口小桥两边护栏上,都挂着与法治文化相关的宣传牌。而在该村文化礼堂门口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成了最美的壁画。文化礼堂广场一角两幢绘有“平安永康、共享共建”“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永康”等宣传标语以及相关漫画的法治文化墙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墙面上融入的《人多如何防偷》《家中如何防盗》《妇女老人如何防骗》口诀读起来朗朗上口,有关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口号也是让人一目了然。
沿着兰街村村道“矗立”的宣传栏寻去,记者发现宣传栏上也有浓浓的法治文化元素,形成了一条集聚法治、德治、自治“三治”一体的文化长廊,营造了浓郁的法治宣传氛围。
同时,该村还通过送戏下乡、送法讲座下乡等载体,将法治文艺表演、法治知识讲座以及公益法治咨询服务等送到村民身边,不断强化农村法治教育,提高村民法治意识。利用召开各种会议的时机,让村干部、村民代表会议前或会议后开展法律知识学习,依托村文化礼堂,邀请村法律顾问为村民上法治课、接受法律咨询,从而完善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和支持农民运用法律手段、利用合法途径表达诉求,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在德治建设方面,该村积极开展“好媳妇”“好公婆”“好邻居”的评比等评选活动,引领崇学向善、尊老爱幼的新风尚;坚持以教树德,积极开展“家风家训”上墙公示,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及基层文明创建工作,以无形的教育弘扬道德规范,培育好村风、好民风;坚持以榜育德,用先锋榜、能人榜、道德榜、学子榜等形式宣扬村内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典型事迹,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民主法治助力乡村振兴。随着省级民主法治村的成功创建,兰街村正迈着坚实的步伐,走出一条村民生活安居乐业,村风民风和谐淳朴,村里事业蒸蒸日上的新时代乡村振兴之路。
□记者 徐敏
法治文化墙
法治文化长廊
法治文化展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