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追击土肥原时被炮弹击中以身殉国
——丁保如血战台儿庄的故事
□记者 李悦
寻找抗战英烈丁保如后人的报道刊登后,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那么丁保如有什么英勇事迹呢?14日,记者前往市委党史办、市档案局,寻找丁保如一生的传奇故事。
战友为其撰写戎马一生
“关于丁保如的故事,1995年出版的《丽州抗日烽火》、2006年出版的《永康黄埔·彪炳春秋》上都有所记载。”曾在2016年出版的 《永康抗战纪事》中整理过丁保如事迹的章礼荣告诉记者,这些书中关于丁保如事迹的记载大致相同。至于这些书中将丁保如籍贯误写为芝英三村人,是因为其父丁安全那时常年在芝英做木工,丁保如年幼时也定居芝英,后来整理资料时弄混了通信地址与户籍所在地。
丁保如的故事最早源自哪里呢?为追本溯源,章礼荣从档案室中找出了几本陈旧的书籍,在1982年出版的《永康县志》台湾版中,终于找到了踪迹。
该书第45页的《丁保如传》,再现了详细记载了丁保如传奇的一生。记者注意到,该传记由丁保如的战友姚振昌(已故)撰写。而在网络上可以查阅到的《黄埔军校第八期同学录》上均有记载了姚振昌和丁保如的信息。资料显示,姚振昌与丁保如不仅都是黄埔军校第八期的毕业生,更是老乡,感情深厚。姚振昌在传记中这样评价丁保如:升连长时已身经百战,带兵有方,爱护士兵亲如兄弟,训练得法。
掩护师主力安全撤退
据《丽州抗日烽火》记载,丁保如出身贫寒,幼年在芝英培英小学就读。中学毕业后,丁保如胸怀救国之志,报考了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八期,毕业后编入陆军第2师。“七七”事变后,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丁保如所在师被编入华北战场序列,参加了永定河战役。在战斗中,他奋勇杀敌,歼敌多人,建功卓著。
不久,永定河防线被日军突破,第2师向保定转移。当时,丁保如为机枪连连长,是第2师后卫部队。师长知道丁保如英勇善战,特当面嘱咐:“不论情况如何危急,必须掩护师主力安全退却,完成任务后始可倍道兼进。”
丁保如深知责任之重,当即向师长表态:“即使战斗到最后一个人,我也要掩护大部队安全撤离。” 后撤不久,他发现敌骑兵从右侧企图越过后卫部队,作迂回追击,便不待后卫司令官之命令,当机立断,指挥机枪连占据有利地形,向日寇骑兵猛烈扫射,击毙敌军大半,余敌惊慌逃窜。师主力得以安全撤离阵地,丁保如所在机枪连胜利完成了任务。
先让百姓渡船过河
两个月后,保定防线再次被日军突破,丁保如所在的第2师奉命撤至漳河,机枪连仍担负着后卫任务。
当部队到达漳河渡口,一名妇女带着两名少女逃难到河边,正愁无船可渡河。当得知丁保如部队要渡河时,妇女连忙跪求与部队一同渡河。丁保如怀着恻隐之心,随即命令士兵用运枪炮的渡船先送母女三人过河,并资助他们盘缠,嘱咐其速速离开战场。
漳河之战,成功退敌,使大部队在郑州、洛阳从容部署,华北战场至此暂时告一段落。1937年秋,第2师进驻洛阳整修,丁保如升任营长。半年后,敌我双方都在部署台儿庄大会战,丁保如所在师也因此编入会战的战斗序列。
身先士卒追击土肥原
1938年4月上旬,第2师与日军板垣、矶谷、土肥原师团,在台儿庄一带展开了拉锯式的争夺战,战争之激烈史无前例。
经过三日三夜的浴血奋战,敌人在惨重的伤亡中遁逃。蒋介石下令活捉土肥原。丁保如身先士卒,率部紧追土肥原及其残部。但在追击途中,由于没有坦克的掩护,不幸被敌军炮弹击中,以身殉国。丁保如殉难时,年方28岁。据说遗体被移送至徐州九里山安葬。
抗战英烈丁保如壮烈牺牲后,其大哥丁保良为了让后人祭奠弟弟,在老家舟山镇上丁村建了一个衣冠冢,后来被推平至今未能重修坟墓,但在丁保良墓旁还立有一块丁保如的墓碑。
□相关链接
台儿庄大战中的第2师
查阅丁保如的资料,记者找到了时任陆军第2师师长的郑洞国撰写的回忆录。在回忆录中,郑洞国详细记录了丁保如参加的保定战役和徐州会战的过程。虽然文中没有直接写到丁保如,但通过其描述也能窥知当时战争的场景。特摘录部分片段如下:
1938年3月22日夜间,第2师方面奉命向鹁鸽窝前进,因山路行军走了不少弯路,天亮才找到目的地。听到郭里集方面激烈枪声不久,枣庄之敌派出几十人到鹁鸽窝西南高地构筑工事。即命第6旅第12团派出一营兵力驱逐该敌,并占领高地,对枣庄方面警戒。3月23日,敌军发起猛烈进攻,正式拉开了台儿庄大战的序幕。
3月26日,第2师奉命全力向枣庄外围发动攻击。在枣庄激战两昼夜,将敌守军歼灭近半,一度占领了大部分市区,残敌纷纷缩至城内一隅顽抗。后来有临城日军千余人赶来增援,与我军在市区内拉锯争夺,演成胶着状态。
我军南下与敌接触后,即发生激烈战斗,其中第2师在北大窑附近的战斗最为惨烈。多处阵地,曾几度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经过反复争夺才稳定下来。一些战士负伤不下火线,挣扎着用刺刀、拳头甚至牙齿与敌人厮打,直至壮烈牺牲。
后来,第2师在峄县城东一带与敌反复鏖战,并一度突入城内,但日军依仗其炮火优势,顽强死守。击退峄县之敌后,第2师又奉命转移至甘露寺以西,会同第25师主力对盘踞在杨楼、底阁一线的坂本支队展开猛烈攻击。4月6日左右,第52军奉命再兴攻势,不惜代价地猛烈冲击敌阵,终日激战,大胜坂本支队主力,从根本上解除了日军对军团侧背及台儿庄东北方面的威胁。
夜间,日军疯狂反扑,我军坚决固守。直至深夜,敌濑谷支队沿台枣支线仓皇北撤,敌坂本支队残部也随后向峄县东北地区溃逃。我军士气大振,遂发起全线反击,台儿庄守军亦从庄内杀出,两者齐头并进,向北追击。一路上,敌人焚毁的战车、遗弃的军用物资和已焚化的阵亡日军尸骨随处可见。一直追击到峄县,因敌人已在峄县附近高地占领阵地乃止。这就是抗战前期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
记载有《丁保如传》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