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五峰走笔

文章导航

  不在柳边在梅边

  ——普明禅寺赏梅记(一)

  □杨方

  梅比人活得长。活得最长的几株梅多在寺庙里。晋梅在江心寺,隋梅在国清寺,楚梅在章华寺,宋梅在报慈寺,唐梅在安隐寺。

  永康的普明禅寺也有一株二百年的绿萼梅。己亥年正月初八,白昼时雨时晴,宜室宜家。暮晚雨停,风止,宜普明禅寺赏梅。约了七八个人,皆草木众人。弹琴者谁?美少年攀与水木清华。吹箫者谁?友人竹壶轩。另有吟诗者李向青,散文者慧敏与洪波,昆曲者雅娟。袖手听琴者徐加方。我是提马灯的,心雨生炭炉。种梅者谁?普明禅寺上明下修也。

  我生长在北地,西北偏北的地方,只有热烈蓬勃的杏花、苹果花,没有梅。来南方后,有一次深夜,去孤山寻苏曼殊的墓,墓没有寻到,却撞见了苏曼殊曾经撞见过的梅。梅影动,疑是穿了僧衣的苏曼殊拂袖而过,于是,一株梅树一株梅树地追过去。花落一地,捡起一朵,惊觉相思不露,原来梅已入骨。我不知自己因何喜欢梅,有那么几年,年年梅开,都要跑去孤山看梅,那是一种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喜欢。

  我也并非喜欢所有的梅。江边梅、公园梅,在我看来不过是景观树,和任何一株开花的树没什么区别。沾染了喧闹,惹尽了尘埃。这些梅和寺庙里的梅是不一样的。黛玉在大观园里,属骨骼清新非俗流之辈,却也只借到了梅魂。只有庵里的妙玉,才是借到了梅骨。寺庙里的梅,在经声里怀上佛胎,在花朵里修行,是佛缘。寺庙因为梅的衬托而有了庙宇该有的气息,是一种圆满。

  有梅的寺庙,在永康只普明禅寺有。普明禅寺的梅植于谷地,暮晚时分天光下沉,地气聚拢,风吹过,梅花的香不是散飘了去,而是凝做一团,停驻山谷。人立于梅树下,往往忘记了自己是人,以为自己也可以就地变成一株梅树,哪也不去,不寻寻觅觅,也能等到那个要等的人。《牡丹亭》中杜丽娘问柳梦梅“因何到此”,柳梦梅答:“为着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普明禅寺的梅不问我因何到此,梅知我来是因着它的花开。其实花未开时,我已来过。来过之后就在心里一日一日地计算着花期,花该开了,我按捺着不来;花开了,我还是按捺着不来;花开得正好,我才来。

  从古至今,为梅而痴者众,只是龚自珍作《病梅馆记》后,所有人都从同一个视角看梅,于是再多的人看梅,也如同一个人看梅。人们看女人的美学法则倒是几经变化,唐时以肥为美,宋时以金莲为美,明以贞节为美。到了现代,以骨感为美,以白为美,以露得多为美。

  看女人,看的是女人的动态,言行举止都在其中。看梅,看的是静态。人把梅定格在画面上,从美学层面上升到哲学层面,这个层面和喜悦没有多大的关系,和学问有关系。这是学院派喜欢做的事。他们用意识形态看梅,用形而上看梅,却很少用意识流看梅。其实梅是否曲,是否瘦,是否病,是否疏,是否深浅两般红,都是表象。古堰画乡有几棵老得成精的古樟树,枝干肆意,它们的美是自己长成的,没有人能够去修剪它们,或者指定它们该怎么长。梅也一样,一株梅,它想长成的样子,就是梅该有的样子。人为梅操碎了心,都是人的虚妄之想。

  普明禅寺那株二百年的老梅是从民间寻来的,梅枝横斜,绿梅稀疏,它用二百年的时光长成了梅的美学经典。暮晚里看,梅花像银河系里的星星,闪烁着微茫而冷的光。天一点一点暗下去的时候,梅却一点一点地亮起来,那梅清冷而遥远,仿佛不在人间。梅树下看梅的人,也生出自己不在人间的念头。

  老梅紧挨着大殿,明修师父诵经,老梅比别的梅先听到。一株梅日日听着经声,年年听着经声,听了几百年,就算性本草木,不参悟也参悟了。这大概是种在寺庙的梅活得比较长的原因。普明禅寺的老梅在经声里呈现出打坐的形态。枯枝看似死去,梅魂似有若无,老梅从容相待,该开几朵花,就开几朵花。不需人提点,老梅自然而然从美学层面升华到了佛学层面。

  我心里突然起了念头,想去看看老梅原来生长的地方。我知道一念起,即是执念;一念起,亦有它的因和果。比如今夜抱琴而来的攀,去年十月,他在一棵不开花的树下起了念头,想要在梅花开时,坐于梅树下弹一曲梅花三弄。他起念时普明禅寺旁尚是一片荒地,他起念时明修师父开始筹备着种下梅林。梅开得正好时,赏梅人相约提着马灯来看梅。马灯挂在梅树上,梅树下铺一匹蓝色染布,攀抱来琴坐于梅树下,那弹琴的美少年,美如英,美如玉。他的琴音似梅花飘落。琴音中,有梅施施然落在攀的肩头,风吹一下,梅花魂魄般附在攀身上,怎么也吹不走。梅是有灵性的,他曲未通,梅意已通。听了攀琴声的梅,在攀离去后,或许会起相思。明年攀若不来,他坐过的那株梅树,定会梅花不开。

  站在马灯的暗影里,我已是泪暗悬。我问自己,这是哪里?我因何来到这里?这么多的梅,又是为着什么才来到这里?这么多的人,也定是为着什么才来到这里。被马灯照亮的梅是虚幻;弹琴的美少年是虚幻;听琴的人、赏梅的人、种下梅花的人,皆是虚幻;就连这寺,也是虚幻。普明禅寺在地球上的太平湖畔,在银河系,在宇宙。寺是漂浮、微茫和尘埃,寺也是永恒和无限。


永康日报 五峰走笔 00006 2019-02-23 永康日报2019-02-2300007;永康日报2019-02-2300009;永康日报2019-02-2300011 2 2019年02月2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