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引导 市场运作 企业受益
开发区试推“互联网+”工业固废处置
近日下午,市领导陈剑云、徐锴带领市府办、市商务局、市环保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及部分市人大代表来到经济开发区,实地走访企业,调研工业固废处置试点工作。
□记者 徐敏 通讯员 胡晨
工业固废处理难、处理成本过高是当前困扰着我市企业的一个难点问题。
记者了解到,经济开发区作为我市工业经济主战场,聚集各类工业生产企业1970多家(含模具行业600多家),有关工业固废处理的问题比较突出。
为有效解决工业固废处理出路,降低处理成本,规范工业固废处置行为,开发区在市综合行政执法、环保等部门的配合下,在天鑫、金大门业等部分行业龙头企业先行先试,与有相关专业资质的资源回收利用公司合作,开展“工业固废集中委托第三方处置”工作试点。
目前,试点企业正在试运行的就是工业固废“互联网+共享回收”处置模式,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方式,提高回收效率,实现垃圾减量化,降低企业垃圾处理成本,解决工业固废处理难的问题。
在试点企业生产车间外的工业固废处置现场,调研组一行看到墙上挂着一块“固废处理责任标牌”,上面清楚地标注着企业联系人和分拣责任人,“一人一厂责任制”已在该企业试行运用。
“成为工业固废处置试点企业后,在第三方公司派驻人员的指导下,通过固废精准分类,提高了资源再生利用率,降低了垃圾处理成本。”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试点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就工业固废处置的运行状况进行了反馈,各相关部门及市人大代表在肯定开发区试点成效的同时,也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座谈会上,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剑云指出,固废处置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这项系统工程要妥善完成,必须解决“企业行为规范、全市合力、第三方运营”这三大问题,需政府、企业、第三方机构等各方共同发力。
“开发区工业固废处置试点已初具雏形,充分体现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受益”的运作方式,虽然我市垃圾处理基础尚在,但工业固废处置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副市长徐锴提出,希望各部门密切配合,巩固深化试点成效,建立长效机制,也希望“互联网+”的模式能够发挥作用,真正为我市工业固废处理工作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工业固废规范化治理一直是开发区守护净土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工业固废处置难问题是当务之急。”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胡文建表示,工业固废处置试点工作对开发区和企业来说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好事,开发区将竭尽全力,争取试出经验、试出亮点,为全市固废处理提供可借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