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局尬聊
![]() |
![]() |
![]() |
![]() |
![]() |
![]() |
![]() |
![]() |
![]() |
同学饭局
最怕物是人非
在2018年最后一个月,刚参加完中学同学会的宋启航在起床时又收到大学同学群发来的微信。他舒服地迎着从窗口照射进来的阳光,打开群聊消息。
“约不约?”“约!”翻个身,宋启航利索地起床,并干干脆脆地回答自己。就像前几天参加的中学同学会,其中一个同学发朋友圈默默感叹:不是没有想过和老同学谈毕业生活对象和结婚的场景,而真的实现的时候,火锅里都是一股悲伤的味道。
初中时,宋启航就读的是全市重点初中,尽管当年创下过的中考奇迹早已过去,但宋启航对当年的学校仍赞赏有加。当年每两个月大家都一起过生日,初一到初三运动会无人缺席,自己班办团体活动风生水起,团结得不可思议。也就是这样一个班,毕业五年后,竟凑不齐20个人的聚会。
宋启航细细数来,自己害怕参加同学聚会的不外乎这两个原因:开始时的尴尬感,结束时的惆怅感。“我怕的不是突如其来的尴尬,而是大家默契地停止问候,纷纷掏出手机假装自己很忙,那一刻似乎都能听到大家心里的潜台词‘该说点啥’。”面对这种开局的沉默和别扭,总会有人试图找话题,却也得不到顺畅进行的谈话。“通常按照常理,几杯酒下去,大家活络起来。但现在大家各有各的生活圈,不是聊相亲就是聊生二胎,女生不外乎从当年暗恋的学长说到自家的老公,男生就是聊工作聊生意经。”
因为尴尬,每次参加同学聚会,尴尬症都要发作以至于回去要好好消化半天。“仿佛大家都特别有默契,开始大家安静又收敛地问候彼此,然后落座刷手机。说话的时候刷,吃饭的时候刷,临走把没加的微信加了,结束。”
不过,在宋启航看来,虽然尴尬,但也不是没有收获。“我就和以前玩得特别好的几个同学,重新联系上了。我觉得吧,毕业之后,各自有各自的生活,但是还能把其中一部分同学重新联系,这也是参加同学会的意义。”
“我觉得参加同学会见老同学就是自己以前生活的影子,就像我们班班长,每年都要这样号召大家来参加同学会,会不会厌倦。他说,每一场同学会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像咱们班这么纯粹的,肯定不会再有。但是老同学嘛,是见一面少一面,如果没有同学会,你也不知道,下次再见,又是猴年马月。”宋启航说。
“求生指南”
1.找共同话题,很久没见的同学可以找一些彼此感兴趣的话题,新闻、游戏、运动、旅游、音乐等。
2.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享受交流才是聊天的最高境界。简单却又发自内心的夸赞能够很快戳到对方的内心,拉近彼此的距离。
3.对话时如果出现一小会的沉默是很正常的,不需要急着寻找其他话题。当对方很少回复时,可能对方想要稍作休息或是有事缠身,这时,适时结束聊天避免尴尬。
4.耐心等别人把话说完,避免抢话。可能你确实很懂对方正要说的内容,但是在场的其他听众未必就懂,这时抢话不但扫了听众的兴,也让说话者陷入尴尬。
公司饭局
是一场职场考试
在刚进职场的黄建伟眼中,最难以把控的不是新人坐冷板凳、不是加班到凌晨、不是被老板当着大伙的面骂得狗血淋头,而是公司聚会。
黄建伟每月都会有至少两次跟工作相关的饭局,对于这些饭局,他认为不能简单用自己是否喜欢这种情绪化的因素去判定,既然都是为了“工作所需,沟通感情,推动事情”,就应该带着积极的心态参加。
“大家吃饭都还是要吃得其乐融融吧,要是吃饭不开心、有压力,压根就没有必要参加。”对黄建伟来说,这些饭局不仅仅是吃喝、交际的场所;对于一些不善言辞、不善应酬的人来说,也是一个学习和实战的场所,别人在这个场合如何接人待物,也许正为前者提供了有益的正面或反面教材。“这种场合教人学会场面上的交际和应酬。”黄建伟强调。
黄建伟形容自己第一次参加公司聚餐,简直是惨不忍睹。“有一次公司要犒劳大家安排聚餐,订餐点在羊肉馆,可是我不喜欢吃羊肉,我夹了两口菜就开始转筷子,看天花板耗时间,还不敢玩手机怕被说没有纪律。本来不想喝酒,有人起哄不喝不是爷们儿,空胃喝白酒辣得难受呛了几下,还被教育要经常锻炼酒量。” 苦熬到同事们差不多吃完,黄建伟觉得终于解放了可以松一口气的时候,又被要求去KTV继续嗨。折腾到凌晨1时多,终于可以散伙,然后打车又等了半个小时。好好的聚餐,最后落得疲惫不堪。
虽然公司组织的集体活动,没有自己在家“葛优躺”来得有吸引力,跟一帮平日里都不熟悉的同事在一起,还要强行做出关系很亲近的举动,真的很锻炼演技,也考验心理承受能力。
因为职场饭局具有公务社交属性,一些老板常常会根据自己员工饭局上的表现,来考察他们在工作细节上是否达标。如果过于刻意回避职场饭局,会让其他同事感受到你的“特立独行”,同时会“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本来同事之间在办公室除了公事,私下的交流并不多,如果对这种交流表现冷淡,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被同事孤立。”黄建伟说。
公司举办聚餐也是为了增强凝聚力,提高工作效率,很多时候平常不怎么联系的同事,一顿饭下来关系亲密了不少。“其实,一开始同事之间都害怕尬聊,都害怕冷场。要学会聊天,与年纪大的聊聊子女,聊教育。如果年纪相仿的,那就聊聊未来。这样一场聚会下来,不仅增加了同事间的感情,也锻炼了自己的社交能力。”
不管什么样饭局中,黄建伟认为能找到让自己舒服、自在的状态比较重要。“在工作中因为投缘与我保持联络的人,一起吃饭已经不是打开人脉的敲门砖,而是一种沟通手段。我不会因为参加饭局,人脉就拓展了;不参加饭局,人脉就没了。”黄建伟如是说。
“求生指南”
1.学会暖场,就是首先要针对对方擅长的方面,你可以用请教的方式让对方主动接话,话题自然就来了。顺其自然地没话找话,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寒暄的阶段用到的通常都是客套话,比如说欢迎光临、感谢赏脸啊,问问路上的交通,看看餐厅好不好找等。
2.尽量不要一言不发,至少要做到别人说话的时候适当停筷倾听,并报以点头和微笑,或者简单地应答。比如:“哦,是这样啊”“还真的学到不少东西呢”“看来,我以后也要多注意了”等等。
3.聊聊大家爱好培养,比如大家喜欢一起玩“王者”,喜欢“吃鸡”又或者喜欢“狼人杀”这些都可以创造新的话题。
4.懂得掌握分寸和随机应变,不要只顾自己聊得痛快,要给别人展现自己的机会首先要善于倾听,察言观色。不打断、不插话,适时传递领会的眼神。倾听的过程中,不仅要用口头语言回应对方,表情和肢体语言也要配合,让对方真正感觉到你是在认真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