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栉风沐雨40载 砥砺前行奏华章
永康教育初心不改推动高质量发展
永康县立中学校第一届毕业生留影
上世纪五十年代学校课堂
城西新区第二中心幼儿园
永康中学鸟瞰图
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初中正门口
在隆隆响起的改革春雷声中,永康教育这艘“大船”业已经历了40年的风云激荡。栉风沐雨40年,从修缮改造到新建学校,一笔笔宏大投入,一项项工程落实落地;辛勤耕耘40年,从传统教育到智慧教育,一轮轮课程改革,一批批学校创建创新。
从“有书读”到“读好书”,从“留不住”到“往回流”,从“怒其不争”到“好评不断”……40年来,永康教育正从扩大覆盖向优质均衡跨越,容量更充分;正从标准规范向特色精品跨越,格局更优化;正从区域影响向市外辐射跨越,质量更突出。学前教育公益普惠,义务教育品牌发展,普高教育优质多元,职业教育全省领先,特殊教育平等全纳。
在“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的时代洪流中,市委、市政府以“永康新腾飞,教育先腾飞”的理念及“对教育怎么重视都不为过”的态度,坚定不移地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持续推进教育振兴。永康教育人发扬“人心齐、士弘毅、敢争先”的精神,率先踏上了改革新征程。
站在新的起点,沿着市委书记金政“教育是头等大事,永康教育的今天就是永康发展的明天”的清晰指向,永康教育人朝着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有特色、更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砥砺前行,再谋新篇。
办学条件篇
从“祠堂当教室”到“学校像花园”
在改革开放初期,永康县各中小学校舍以祠堂居多,学校多点布局,基础设施长期得不到改善。1987年,永康县有幼儿园343所学生2.07万人,小学406所学生5.33万人,初中45所学生2.89万人,普通高中11所学生0.54万人,农职校3所学生696人,教师进修学校、卫生进修学校、电大工作站各1所。
来到今日,市委、市政府实施城区学校扩容工程、职业教育扩招工程、城郊学校提升工程、中心镇教育配套工程、幼儿园布点工程、民办教育精品工程及校园提质提档三年行动计划,年度投资3亿元以上,全面提升永康教育硬件设施。
2018年,我市现有幼儿园207所学生4.03万人,小学53所学生5.93万人,初中23所学生2.47万人,高中8所学生1.55万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进修学校、卫校各1所。校舍建筑总面积达到174.1796万平方米。
单以2018年论,我市就有42个教育类项目在有序推进,其中中小学项目28个、公办幼儿园项目14个。一大批学校改建或建成后,将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破解“入学难”问题,促进城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让教育惠民的阳光普照到每一个学生身上。
1978
1983
1993
1998
2003
2013
2018
1988
2008
2000000
1800000
1600000
1400000
1200000
1000000
800000
600000
400000
200000
0
校舍面积变化图(单位:平方米)
立德树人篇
从“传统道德教育”到“全科德育”
育人以德育为先。改革开放40年来,市教育局始终坚持树立“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近年来各中小学围绕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六个方面,构建了“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
市教育局提出“全科德育”理念,各校将德育课程与学科课程结合起来,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渗透式无痕德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品德素养。有的学校构建独特的校园文化,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的学校让德育渗透于常态化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的学校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齐头并进,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引领学生幸福成长。
自去年全市中小学首届读书节暨“一年四节”(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和体育节)活动启动以来,各中小学以“一年四节”活动为载体,大大丰富了“立德树人”的文化内涵,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助推学校特色化办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书香正浓的读书节,让师生遨游知识的海洋;充满活力的艺术节,让师生感受艺术的魅力;天马行空的科技节,让师生体验科学的神奇。在刚刚举办的2018年中小学生体育节开幕式上,永康教育人又投身运动热潮,以这种特别的方式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在“全科德育”的培育下,我市涌现出了许多坚强乐观、自信自爱、自立自强的新时代好少年,如卖西瓜攒学费的“西瓜男孩”李恩慧、为抗战老兵义卖筹款的小学生李胤宁、负伤上阵与球队一起勇夺全省女篮冠军的杨婷、小小年纪扛起家庭责任的“美德少年”俞茜,等等。以他们为代表的年轻一代,向我们展示了令人惊喜的德育风采。
师资队伍篇
从“临时代课”到“名师名校长”
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市学龄人口居高不下,从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远远满足不了教育教学需要。一些学校只能指定“有点文化”的农民“临时代课”。后来,正规师范院校学生毕业后直接分配到中小学校任教。再后来,我市采取“凡进必考、逐年补充”的办法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基本建立了一支基础扎实、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为切实维护广大教师的职业尊严,市财政千方百计落实和提高教师工资待遇,“确保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平均水平”。一位1978年参加工作的城区教师回忆,1981年他的月工资只有45.5元,2009年为5532.7元,2018年退休工资为9768.1元。
为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市教育局从外引进名师到我市任教、带教或教学指导,指派部分教师参加国际性交流学习;从内构建了新教师岗前培训、骨干教师培养、名师工程等人才培养模式。35个名师工作室面向全市遴选了251名优秀教师作为工作室成员,形成了一支覆盖全市的专业化教师团队。全市每年举办教师培训项目达60多个,举办技能比武活动达30多项。在评优评先和绩效考核中,强化教学业绩导向,教学优异者在职称评定时可破格晋级。
在去年的各级中小学教坛新秀评比中,我市17名教师获金华市教坛新秀称号,6名教师获省教坛新秀称号,获奖人数高居金华各县市之首。9月,我市又有4名教师入选第十二批浙江省特级教师,获评人数处金华市前列。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浙江省特级教师11人,浙江省教坛新秀18人,浙江省春蚕奖60人,浙江省师德楷模6人,浙江省农村突出贡献奖6人,金华市名师名校长16人,金华市最美教师4人,金华市优秀班主任107人,金华市教坛新秀69人,永康市拔尖人才28人。
课程改革篇
从“唯分数论”到“全面个性发展”
如何扭转“唯分数论”是我市教育部门一直探索的课题。市教育局把深化课程改革放在首要位置,引导学校开足、开好拓展课程,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育评价,积极推进差异化、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
永康中学的非遗课程、大司巷小学的硬笔书法课程、人民小学的百工课程、民主小学的趣味科学课程、解放小学的素文化课程、永康五中小学部的与经典同行课程、溪岸小学的花样篮球课程、堰头小学的民族融合课程、雅湖小学的剪纸课程……如今我市各具特色的拓展课程花开满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课改格局正在逐步成型,成为展现学生个性和挖掘学生潜能的全新驱动力。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各中小学也在积极探索如何让现代教育技术服务于教育,更好地推进课程改革。今年夏天,市教育局局长谢滔在全省设区市教育局长读书会上介绍了源自永康二中的“草根革命”,介绍了该校基于信息化技术的精准教学探索,引起省教育厅领导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肯定。随后,全国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信息化精准教学“永康模式”。
9月,永康二中已与“小猿搜题”联合申请了自助答疑机发明专利,率先在我市20所试点学校进行推广,再推向更大范围。市教育局组织召开智慧教育培训班,对试点学校分管校领导及具体工作负责人开展培训,全力推进试点工作;成立教育技术支持小组,汲取全国各地信息化教学先进经验,结合实际在我市各校推广应用,让全市信息化教育百花齐放。
谢滔说:“改革开放40年,我们一路走来,既是教育的受益者,也是教育的见证者,更是教育的工作者。回首往昔,永康教育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实现新跨越;放眼未来,永康教育一年一个台阶,致力开创新辉煌。”
①人民小学百工课程
②永康二中平板实验班
③高镇小学“10岁成长礼”
④雅湖小学剪纸作品
⑤新教师岗前培训
⑥堰头小学“民族花朵”
⑦2018年中小学生体育节
③
④
⑤
⑥
①
②
⑦
记者手记
蓝图已现,未来可期
关于教育,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
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放在优先位置。
有过辉煌的永康教育,也曾遭遇困境。面对“为什么一些家长要千方百计地把孩子送到外地读书”的锥心拷问,市委市政府以“永康新腾飞,教育先腾飞”的理念以及“对教育怎么重视都不为过”的态度,坚定不移地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破釜沉舟的勇气进行全方位的自我修整和改革。教育主管部门全力以赴,学校教师奋发努力,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全市上下汇聚起推进教育发展的磅礴伟力,撑起了永康教育发展的脊梁和灵魂。
信息化精准教学“永康模式”登上全省舞台,职业教育走在全省前列,永康特色特殊教育经验受到省专家点赞,教师获奖人数处于金华市前列,“一年四节”系列活动赢得社会的如潮好评,优质生源持续流入的喜讯频频传来,全市涌现出许多像“西瓜男孩”李恩慧一样的新时代好少年,学校建设工程齐头并进,一座座教学楼拔地而起……回看这几年,永康教育的新举措、新亮点、新成绩一次次在国家级、省级媒体上亮相。永康教育人绘制的教育新蓝图,向老百姓交出了一份份满意的答卷。
面对人民对“满意教育”的殷切盼望,永康教育人以“翻篇归零”的姿态、改革创新的勇气、奋发有为的激情、履职尽责的担当,务实重行的作风,在新的起跑线上再度出发,撸起袖子加油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共同创造永康教育更加美好的明天!
□记者 李梦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