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经济开发区

文章导航

  以楹联文化载体,为乡村振兴铸魂

  夏溪成全市首个“中国楹联文化村”

  眼下,乡村振兴战略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实施,涌现出多种发展模式和路径。经济开发区夏溪村则以楹联文化作为留住“乡愁”基因的载体,致力打造一个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富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宜居、富民、和谐美丽乡村,走出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记者 徐敏

  本报讯 19日上午,夏溪村党支部书记胡小玲从中国楹联学会会长蒋有泉手中接过“中国楹联文化村”授牌(见上图),意味着该村成为了我市首个获得“中国楹联文化村”殊荣的村。

  中国楹联学会的专家学者一行,市政协副主席胡潍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社科联主席吕品洪,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胡文建,以及市文联、市文化局、开发区等相关负责人一起见证了这一荣誉时刻。

  记者了解到,夏溪,古名夏川、下溪,已有700余年历史,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1976年,该村曾出土新石器时期的石斧、石刀,2003年后挖掘发现了西晋古墓遗址。这众多的遗迹都展现了夏溪村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

  “夏溪村有村民1200多人,以胡姓为主,族人恪守‘以农务本,不废儒业’之祖训,弘扬耕读传家传统,代不乏贤。其中,在宋时有原衢之胡潭先考胡鏊是宋元祐戊辰进士,仕广州太守,顺天府京兆尹。族中还有未仕之邑、郡庠生、廪生、贡士、太学生多达70余人。”胡小玲介绍,在新时期,夏溪村也是人才辈出,进入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人民大学、中央党校深造的有志青年层出不穷。

  2004年,胡小玲带领夏溪村村两委班子和全体村民,规划建设了10.8万平方米的新区,让村民实现家家有店面,户户入驻新居。如今的夏溪村倚靠工业企业而富,吸引了8000多名新永康人在该村生活、经商创业,不仅大大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仅去年,该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就达到1000多万元,成为开发区甚至全市有名的富庶村,基本过上了“幼有所长,壮有所用,老有所依”的富足生活。

  富裕后的夏溪村十分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文化建设。2007年以来,该村多次进行村庄环境改造,建成了溪湖公园、长廊公园等休闲活动场所;建设了村文化礼堂、文化广场、文化长廊和体育广场,让村民的闲暇时光有了更多的去处。

  为了留住乡愁记忆,延续历史文脉,夏溪村村两委以争创“中国楹联文化村”为契机,积极打造文化乡村,培育文明乡风,开展“迎新春、送对联”、诗词创作讲座、楹联文化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提升村民文化品位,让村民信仰树立起来、生活充实起来、精神快乐起来,激活乡村振兴的“文化魂”。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拿到‘中国楹联文化村’这一国字号荣誉,对夏溪村来说,是乡村振兴的新起点。”胡小玲表示,接下去该村将再接再厉,以党建为引领,把新农村建设与文化建设相融合,结合2A级景区村庄的创建,传承和发扬楹联文化,打造充满深厚文化底蕴与文化魅力的幸福夏溪。


永康日报 经济开发区 00006 2018-10-25 永康日报2018-10-2500009;永康日报2018-10-2500011;永康日报2018-10-2500010;永康日报2018-10-2500012 2 2018年10月2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