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一周热点

文章导航

我与时代同框

  我

  与

  时

  代

  同

  框

  第一次与吴福康老师通电话,就感受到电话那头声音宏亮、铿锵有力,完全想象不到他是一位年已72岁的老人。面对面接触后,他依然像是照片中站在舞台中央的人儿,神采飞扬。

  这张老照片摄于1978年。在粉碎四人帮后,首次的浙江省歌唱会演中,31岁的吴福康身穿白色中山装,站在话筒前声情并茂地演唱《扬眉剑出鞘》和《自有擒妖打鬼人》(选自《天安门诗抄》)。此次歌唱比赛,他获得了第一名,并刊登在1978年12月26日的《浙江日报》头版上。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吴福康说:“当时,金华地区组织代表队参赛,其中一个节目需要有人独唱。金华市文化局就邀请我参加。我拿了男声独唱第一名,也为金华代表队争得了荣誉。”

  在当时,吴福康已经是浙江省歌舞团专业演员,之后回到永康文化宫工作,长期从事教学与演唱工作,曾多次在省级文艺表演比赛中获一等奖、金奖。在纪念刘英烈士牺牲五十周年的活动中演唱了《共和国不会忘记》,并且多次参加了《华溪春潮》的演出。之后从事音乐教学期间,有多位学生考入各音乐院校及专业艺术团体。培养的学生多次在市、省、全国级比赛中获金、银、铜奖。由于在音乐事业上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和对浙江省音乐事业发展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他被授予“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优秀音乐工作者”称号。

  “打小我就喜欢音乐。”吴福康说,他的第一个“老师”是放在大门口的广播。在上世纪60年代,还没有电视机,只有那种正方形盒子状的广播。“唱歌也好,普通话也好,广播讲一句,我跟着学一句。”说着,吴福康老师现场示范了一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在对农村广播……。”瞬间感受到浓浓的“广播腔”扑面而来。

  都说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是幸运的。不过,对于吴福康来说,也有一大遗憾。20岁时,吴福康考入了当时的永康越剧团,这本是让人高兴的事,可只过了一星期,他就逃回了家。“我唱不出戏曲的味道,越剧唱起来还是像唱歌一样。”这点是吴福康对自己最不满意的,之后就再也没能走上戏曲的路。

  现在的吴福康依然宝刀未老。他经常一手弹着钢琴,一边轮番唱着《滚滚长江东逝水》《小白杨》《不能这样活》。2015年和2017年元旦,他参加了在金华燕尾洲中国婺剧院举行的新年音乐会。

  回顾自己从事音乐表演的几十年经历,虽然子女中没有人与音乐结缘,但在他的教导下,11岁的孙女已经有了很不错的表演和歌唱能力。“现在学音乐的人越来越多,音乐方面的师资力量与当年也已天壤之别,希望每个怀揣着音乐梦的孩子都能实现梦想。”吴福康说。

  后记:吴福康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声乐学会会员、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会员、金华市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从1983年永康音协成立以来,一直从事音协工作,并且第三届开始担任永康音协主席,直到去年卸任。

  □记者 吕鹏

  1978年,吴福康参加全省会演。

  1978年会演完次日,吴福康在西湖边。

  吴福康和老照片同框。

  奋勇抗灾 至今难忘

  1989年7月23日, 是一个令很多老一辈人都难以忘却的日子。那一天,永康遭受了一场百年难得一见的特大洪灾。在那次洪灾中,全县有24个乡镇、475个行政村受灾。其中,被洪水包围的村庄竟然高达340个,造成了连片整村的民房倒坍。县城有三分之二的房屋进水。进水位最高的达3米以上。巨大的灾难给全县人民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在这场洪灾中, 时任城关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部长的陶七召,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 而是人民群众的利益。在那样的背景下,摄影师杨鸣放拍下了一张令人无不为之动容的照片。

  照片中的陶七召略显狼狈,整个人都浸在水里的他,浑身上下都是湿漉漉的。在岸上群众的帮助下,陶七召拼命地想要将水里的树枝捞起来。虽然他的眼角、眉梢间满是疲惫,但他的嘴角却有一抹如释重负的笑意。“那个时候,我根本不知道被拍了照片,还是后来登报了才知道。”今年已经70岁的陶七召看着这张29年前拍的老照片,颇感怀念。

  在洪灾来临之前,永康已经下了好几天的大雨了,逐渐漫涨的水位不断地考验着永康江两岸的石坝。“那个时候的永康江堤岸,可不像现在这样牢固。”陶七召笑着说,“当时都是用石头堆起来的,洪水一冲就撑不住了。”

  7月23日早上,陶七召在接到险情后,立马召集了抢险救灾的队伍,奔赴抗洪第一线。对于当时的情景,陶七召印象最深的是永康江与华溪的合流。1+1>2的效果导致了洪水如噬人的野兽般奔涌。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地下的泉涌也在这样紧急的关头跑出来“凑热闹”。

  “那个时候洪水很大,有人劝我不要下水,太危险了。可是如果我不下去,如何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如果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那我这个部长就白当了。”陶七召面色凝重地说。

  就是因为这一个朴实无华的理由,陶七召从早上9时跳入水中抢险,到下午4时脱离险情上岸,他已经在河水中奋战了7个小时。在这7个小时的时间里,陶七召和他的同事们根本没有时间吃上一口饭,喝上一口水。他不知疲惫地将装满小石子的沙袋丢入洪水中,堵泉涌、堵洪水,防止洪水继续向两岸肆虐。

  后来,陶七召在丢完沙袋之后,发现在永富桥(现在的丽州桥)的桥墩下,竟堆积了很多被洪水折断的树枝,他担心这些树枝在洪水的带动下会冲垮桥墩,就和同事们不顾自己疲惫的身体继续清理,力求不留一丝隐患。那个时候的他根本就感觉不到累,对党、对人民的热诚就是他最大的动力。

  从古到今,家庭和工作向来难以两全。那时,陶七召的妻子接到老师的电话,让家长去学校接孩子,可是她不会游泳,没有办法接孩子,只能等陶七召抗洪救灾结束后,才去学校接的孩子。陶七召奋战在抗洪第一线的背后,离不开家庭的理解和支持。“我的妻子虽然很担心,却很理解我,一直以来都很支持我的工作。”陶七召笑着说。

  由于在洪灾中舍身忘我的出色表现,陶七召被评为浙江省抗洪救灾先进个人。

  后记:当年那段抗洪救灾的经历,陶七召始终记忆犹新。对于当年的举动,他也深感骄傲。现在,陶七召已经退休在家,卸下了担子显得格外轻松。近日,他还参加了在方岩举行的乒乓球比赛。

  □记者 卢晨冰

  1989年永康特大洪水,陶七召在救灾。杨鸣放 摄

  陶七召和老照片同框。


永康日报 一周热点 00012 我与时代同框 2018-10-12 永康日报2018-10-1200013;永康日报2018-10-1200016;永康日报2018-10-1200014;永康日报2018-10-1200015;永康日报2018-10-1200018;永康日报2018-10-1200017;永康日报2018-10-1200007;永康日报2018-10-1200010;永康日报2018-10-1200012;88965;永康日报2018-10-1200008;88966;永康日报2018-10-1200009;88966|;永康日报2018-10-1200011;永康日报2018-10-1200019;永康日报2018-10-1200020;永康日报2018-10-1200022;永康日报2018-10-1200024;88985;永康日报2018-10-1200021;88984;永康日报2018-10-1200023 2 2018年10月1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