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建管养运并重 交通惠民贴心
“四好农村路”建设推动乡村美丽蝶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农村公路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日前,我市提出通过3年时间努力,完成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目标,推动农村公路从适应发展向引领发展转变,全力助推我市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
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好农村路”即“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目前,我市境内属交通公路管理部门管辖的公路,其总里程已达1170多公里,其中农村公路1040多公里,占管养总里程的89.5%。而近年来,我市在农村公路建管养中,通过打造、提升农村美丽公路的等级与品质后,使“四好农村路”串起了美丽乡村与干线公路的无缝连接。
建好农村路
铺出幸福路
在雅堂至世雅路面,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车辆的增加,原先的道路已经不能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为此,市交通运输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对该公路进行了拓宽改造及截弯取直,路面宽度由原先的5米增加至7米,切实解决了出行难的问题。
此外,市交通公路管理部门根据省市美丽公路建设的工作部署对双舟线、世方线、石四线进行了提档升级。工程项目分别为“白改黑”工程,即双舟线象珠二村至派溪吕、后山头至古竹桥路段以及石四线石柱至江瑶路段;绿化提档及街角小品建设工程,即世方线世雅至金江龙段对中央绿化带进行提升改造,金江龙至后山头段对公路两侧绿化带进行提档,全线进行街角小品建设,而双舟线永义公路至象珠段、大永线至东永线段、古竹桥至前村段等路段,均对公路两侧进行绿化提升改造及街角小品建设。以上工程涉及花街、象珠、古山、芝英、石柱5个镇。
农村公路是社会的毛细血管,是农民致富的必经之路。“四好农村路”的建设为农村发展注入蓬勃的生机,大力推进了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和美丽经济发展。
下前线石柱镇下里溪至新店村公路路段,沿线公路两边花红草绿,以前破损的路面经过沥青铺设及修复,也已经焕然一新。据了解,前期,市交通运输部门投资大量资金,对下前线下里溪至新店村路段进行“白改黑”,不仅路面得到拓宽,而且公路品质得到极大提升。我市的旅游名村大陈村受益于此,迎来大批外地游客。
今后,我市交通运输部门将积极探索“美丽公路+”的模式,到2020年,交通运输部门将美化农村公路220多公里,努力把农村公路打造成乡村产业发展之路,全域生态旅游之路。
管好农村路
实现乡村蝶变
“四好农村路”建设是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广大农民走向幸福路提供更好的保障。其中,建好是基础,管好是发展,是乡村实现美丽蝶变的一大抓手。
三双线花街镇杨坑段路面窄且弯道多,给附近的村民出行带来了安全隐患。为保障群众的出行安全,交通运输部门前期组织人员对该路的转弯和陡坡处安装了护栏,给群众的安全出行多了一份保障。
在农村公路管理上,我市不断强化体系制度,完善路政管理体系,不断加大公路法律宣传和路面巡查制度。同时,结合小城镇 “道乱占”整治工作,消除公路上的各种乱停车、乱堆物、乱摆摊、乱开挖、乱建筑、乱竖牌等“六乱”现象,提升农村公路通行环境,实现农村公路的“畅通、安全、舒适、美观”。
舟山镇穿镇公路经过交通公路部门的整治后,曾经的脏乱差现象已大为改观,路域环境有了较大的提升。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省政府关于“提升美丽乡村公路”民生实事及省交通运输厅“五个一万”工作部署,把农村公路沿线打造成产业布局的大平台、美丽乡村建设和休闲旅游的大走廊。
在“四好农村路”建设中,我市通过融入“美丽公路+”模式,打造凸显地域特色和公路行业特色的公路景观轴线,打通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畅途。如双舟线台门村段的两个独具特色的停靠站,植入了当地的岩宕文化特色,成为农村公路上的一个景观点。
多措并举抓养护
打造“畅安洁美”路
建设“四好农村路”,在养护上,市交通运输部门从养护合理化、机械化着手,注重与环境保护、景观提升有机结合,实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达到公路管理养护“畅、安、洁、美、绿”目标。
修路难,管护更难。这是农村公路建设普遍面临的问题。对此,我市从管护着手,建立起适应该市农村公路的管养体制和运行机制。各镇街区成立公路管理站,专业养护与日常养护相结合,做到了所有公路有人管、有人养。
今年4月,交通运输部门还邀请养护专家,组织沥青路面小修保养的业务知识培训,以此进一步完善、规范本市的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同时也使本市公路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蒋龙水是一名养护工人,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日晒天晴,8年来,他几乎每天手持扫帚和铁锹往返于西溪镇棠溪至上蒋这条农村公路。他说:“路边有石头,我们得搞干净,草出来了,我们也要搞干净,这是我们养护的责任。”
据了解,上蒋村是我市的一个美丽乡村,每天吸引着不少游客前来,而这条通往上蒋村的农村公路因此也成为当地的一条“黄金道路”,“美丽公路+美丽乡村”让这个坐落在永康“西藏”的山区农村焕发勃勃生机。
为提高公路养护效率和质量,我市交通运输部门一方面投入资金,添置洒水车、清扫车等设备;另一方面积极探索“预防性养护”模式,除了加强对路面的修补、灌缝,提高公路使用寿命,还及时清理公路两旁的边沟,确保公路在雨水季节能正常使用;同时在公路两旁补植花草树木,积极做好公路上的垃圾、淤泥的清理工作,建成一批农村公路标美路段。
运营好农村公路
服务城乡经济发展
近年来,市交通运输部门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建立便捷利民、安全有序的城乡客运体系。
市交通运输部门加大农村运输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合理规划站点布局,加快等级客运站、城乡公交首末站、港湾式停靠站、候车亭(牌)、新能源和清洁能源配套服务设施、物流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多站合一、资源共享”,拓展镇街区客运站物流服务功能,以古山客运站升级启用为试点,打造集农村客运、物流、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农村综合服务站,实施“互联网+农村物流”行动,创新发展城乡货运公交、农村物流班车、小件快运等农村物流模式,建立完善的城乡公交客运网络和货运物流配送体系。
同时,提升农村客运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农村居民安全出行,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农村客运车辆动态监管,农村客车全部安装卫星定位车载终端、视频监控设备和实施动态监管。
此外,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的积极作用,开展示范运输班线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每年创建不少于1条示范运输班线。
到2020年,我市将建成多个镇街区公交枢纽、公交首末站、港湾式停靠站并开通特色旅游专线,建制村“村村通”水平巩固提升,更新农村班车,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达到5A级,建成覆盖市、镇、村三级的农村物流网络。
□记者 章芳敏
通讯员 向姝 应嫔嫔 林加强 金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