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从阅读出发踏上崭新的写作之路
名师授课 小记者乐享知识盛宴
近日,小记者们乐享了一场《读书与写作》的知识盛宴。中学高级教师、省科研先进个人、金华市经典诵读专业技术人才李艳萍老师通过互动沟通提高小记者们对阅读的理解,寓教于乐,带领小记者共同挖掘写作的宝藏。
从《千字文》讲到《红楼梦》,从“烧杯装石头”的现场实验到“急”“缓”性格的生动刻画,生动形象又有力地将阅读的作用深深地印在小记者的心里。
课上积极地参与互动,课后认真思考,点亮阅读的明灯。这堂特殊的写作课让小记者们受益匪浅。
❋学习写作文❋
8日,虽然天空下着小雨,但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因为我要去永康日报社和其他小记者们一起学习如何写作。
给我们上课的是高级教师李艳萍。李老师首先在大屏幕上给我们出了一道“选择题”。第一个选项是“今天的天气真好”,第二个选项是“今天的天气真糟”。有的同学选第一项,有的同学选第二项。老师询问同学们选择的原因,选第一项的同学说,“因为今天下雨,空气清新、凉爽”。选第二项的同学说,“因为今天没带伞,所以被淋了个落汤鸡”。然后,李老师总结说,有的同学认为天气好,有的同学认为天气坏,虽都有道理,但只要能往好的方面想,生活就会变得很美好。
“写作文也是一样,同样一件事,只要有好的心态就可以描述得很精彩。”接着,李老师又讲了一些《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大学》等有关国学方面的知识,李老师猜测我们会觉得奇怪,为什么她会讲这些看似和写作无关的事情。李老师解释说,写作就像盖房子一样,要先打好地基,才能盖出高楼,而她说的地基就是刚才她前面讲的知识。想要写好作文,就要有好的心态和知识储备。
李老师还给我们看了一个关于《千字文》的小视频。这个视频讲的是以前有个皇帝,非常注重幼儿启蒙。于是,他就从王羲之的书法作品里,挑选出1000个不同的汉字,让他的大臣编成一本幼儿启蒙教材。这本教材就是《千字文》。这个小视频让我们对国学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最后,李老师还给我们讲了一些有趣好笑的古文,比如性急、性缓的,让我们更进一步地体会到古文的魅力,今后我们一定要多学古文。
不知不觉讲课就结束了,这次讲座收获真大,学习了该如何写好作文,我想今后写作定会更上一层楼。
本报小记者 傅华登
❋学无止境❋
8日,小记者们在永康日报社八楼听了一场讲座。
这场讲座可以说是与众不同。首先是点名、喊到,喊出了不一样的味道。同学们喊得直到有气无力,讲座的李艳萍老师,让我们重新喊一次到。她说:“你们喊的‘到’,代表着你们的自信,代表着你们的风貌。小记者就应该自豪,昂首挺胸,将自己最神气的一面展现出来。”
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位教授拿出一个烧杯,里面装满了大石头。教授问学生们:“这个烧杯里面装满了吗?”同学们都回答说:“装满了。”教授又将一杯小石头倒入烧杯中,教授问同学们:“装满了吗?”有的同学回答装满了,有的同学回答没装满。接着,又将一杯小细沙,倒入烧杯中,问:“装满了吗?”大部分同学说装满了。直到教授将一杯水倒入烧杯中,问同学们:“装满了吗?”这次同学们没有回答,因为他们不敢轻率地做出决定。
这个故事,让我感悟到一句话。知识就如海洋,我获得的只是其中一滴水而已,学无止境。梦想需要自己去拼搏,不是空等而来的,所有人都要为梦想付出努力。后来,李老师说了,那块大石头就是国学经典。
我疑惑了,老师讲的题目是读书与写作,但讲的大篇幅是读书。这是为什么呢?后来我明白了,只有读好书才能写出一篇好作文。
踏进了那扇门,和走出了那扇门,其中只差了一个多小时,可感受却是天差地别。在李老师的课堂中,我们感悟到了更多,收获到了更多,非常感谢李老师。
本报小记者 吴佳银
❋阅读需要细细品味❋
如果说阅读是一种药水,那么写作则是里面不可缺少的材料。阅读就像一杯茶,只有慢慢地品尝才能尝出里面的味道,阅读就是你要细细地品读才能知道它的含义。
8日,我们小记者有幸聆听李艳萍老师带来的《读书与写作》一课。
刚开始,李老师就用响亮的声音对我们说:“同学们好!”感受到李老师的热情,原本不好的心情就像看到了阳光一样,变得明媚起来。我们也用响亮的声音对李老师说:“李老师好!”
在课堂上,我们都听得全神贯注,津津有味。李老师给我们看了一张关于读书的图片。这张图片告诉我们,小时候无忧无虑,感到世界是那么的美好,等读了一些书,才知道事情是那么的复杂,感觉生活处处都存在困难。等我们读够了书,我们又看见了美丽温暖的太阳。
紧接着,李老师又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其实你还有很多的潜力,能够发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读书的名言。只有读了许多书,写作的题材就不用愁了。如果你写作文时,需要什么好句好词,那些好句好词很快就出现在脑海里,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很厉害了。
书,是人类的朋友,也是人一生中最好的伴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时代的发展中,书籍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备资源。人的一生中,因为有书才丰富了我们的人生,优化了我们的个性发展。如今的我虽然功课增多,但依然乐此不疲地看书。读书对我来说并不单单是提高我的写作水平,更让我增长见识。在读书中,我感受到了快乐,学会了感恩,书籍充实了我的生活。
本报小记者 林瑞雪
❋一次受益匪浅的讲座❋
永报小记者活动课再次如期而至。8日,组织者邀请了李艳萍老师为大家开展一次《读书与写作》的讲座。
如果语文是一座殿堂,那么写作永远都是它的半壁江山,而阅读又是写作的基石。李老师从读书讲到写作,生动有趣、意味深长。而最让我感触颇深的是,李老师讲的一个实验:一位老师拿出一个装满大石子的烧杯,问他的学生:“杯子里面满了没?”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满了!”老师不慌不忙地往烧杯里加了若干小石子,又问学生:“杯子里面满了没?”学生还是异口同声地说:“满了!”老师又往烧杯里倒了一些沙子,然后问学生:“杯子里面满了没?”学生大声回答:“满了!”老师慢悠悠地往烧杯里倒了许多水,再一次问学生:“杯子里面满了没?”学生面面相觑、哑口无言……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人的能力是无限的,人的潜力是需要不断挖掘的。如果你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请你不要停止前进的步伐,只要你继续努力,你将走得更远;如果你正遭受挫折,请你不要轻言放弃,只要你愿意拼搏,成功一定会属于你!
我茅塞顿开,恍然大悟,真是一次受益匪浅的讲座啊!
本报小记者 胡雨颢
❋与阅读打招呼❋
8日上午,小记者们来到永康日报社8楼。参加读书与写作的活动,为小记者们讲课的是李老师。
李老师非常亲切、大方,小记者们也都听得非常认真。在课堂中,李老师讲了人的最佳记忆在13岁之前,过了这个年龄,记忆力就没有以前好了。此外,李老师还分享了钱学森的故事。
钱学森在回国途中,被美国扣留了整整10年。10年里,他几乎没有自由,直到10年后才回国。钱学森回国后,把原子弹的图纸全部画了下来,而且一丁点也没错。在钱学森七八岁时,不仅凭天赋,还凭超强的记忆力,就把千字文背了下来。他还背了许多文章,就这样他大脑记忆力的潜能打开了。
所以,多读、多背对自己的帮助是很大的。
李老师还分享了几段文言文。这几段文言文的题目分别是《性刚》《性急》《性缓》,内容都写得十分吸引人,非常有趣。写文言文的技巧在于让人过目不忘、会用动词和出神入化等。
本报小记者 阮文依
□记者 何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