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地名故事

文章导航

  与陈亮有渊源的石头之村

  下

  柏

  石

  ●下柏石村

  ◎古山镇

  217省道

  □记者 高婷婷

  从东永二线到双舟线右转,过官川、三井头、上柏石村,便来到了芝英镇下柏石村。下柏石村是我市美丽乡村精品村,又被民间称为“石头之村”。一走进村里,便能看见道路两侧陈列着许多石头小品,如石算盘、石雕等,还有一座石头主题的文化公园。

  石头之村的由来

  下柏石村位于我市中部,芝英镇的西北部,芝柏公路横穿而过,交通便捷。该村共有339户,822个人口,除了10来户姓徐、李、施外,均是陈姓。

  据《永康柏石陈氏宗谱》记载,下柏石村原名柏岩村,因村里柏树多、石头多而得名。石头,在永康方言中又叫“岩头”,后正名为柏石村。离下柏石村不远处还有上柏石村,据该村支部副书记陈元亮介绍,两村虽名字相同,但祖上同宗不同支,各有自己的始祖公,宗谱也是分开修的。

  下柏石村距今已有800余年的悠久历史, 文化底蕴深厚。始祖公陈肇(1163年-1225年)字德元,号柏岩,他年少聪颖,孝顺父母,为人诚实。陈肇与陈亮父亲陈次尹是叔伯兄弟关系。相传有一日,陈肇邀约陈亮父子帮忙优选定居之事,三人行至此地,发现西边有一块岩塔有好几百平方米,光滑平坦。往南走了一程后,一块更大的岩塔展现在眼前,足有上千平方米。三人皆惊叹,认为这是一处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陈肇便在此定居下来,创建了下柏石村。

  时至今日,在下柏石村的东南西北方位仍然能看到四块光滑细腻的巨石,东名王石塔,南名大石岩塔,西名西边岩塔,北名殿(岩)山背岩塔,统称“四大岩塔”。村民开荒种田,晒农作物,不用地簟,省钱、省工夫、省劳力,一举三得。“石头之村”的名称也由此得来。

  富有历史传承的古村落

  下柏石村古建筑、古迹众多,建有远近闻名的四祠八大厅,有骑街楼下、仙掌洞、五进大厅、陈大宗祠、太子台、古戏台、伯盛公祠等,均保存完整,修旧如旧。

  在该村的诸多古建筑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陈大宗祠。它也是我市最大的宗祠之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占地969.9平方米,约有300多年的历史。陈大宗祠三进五开间,前、中、后三厅逐级升高,其寓意为步步高升,中厅御赐匾额高悬,上书“七叶衍祥”。祠内还搭建着装修华美的古戏台。整座宗祠宽敞宏亮,气度不凡。

  陈氏重学,后世人才辈出,有“十八个官帽,十八双军鞋”之说。在当官的陈氏族人中,又以在山东文登县担任知县的陈震最为有名,他组织编纂了第一本《柏石陈氏宗谱》。历代宗谱中记载着两道圣旨,是明朝成化十二年十月初五日,明宪宗朱见深为表彰陈震才德出众,治下有功,特赦封陈震和陈震父亲为文林郎,陈震妻子郎氏和陈震母亲为孺人。

  “一个地方知县,能获皇上赦封,还连带家人一起受赏,这是多么了不起啊!”谈及此,陈元亮脸上涌现出浓浓的自豪。


永康日报 地名故事 00014 2018-09-12 永康日报2018-09-1200007;永康日报2018-09-1200008;永康日报2018-09-1200011;永康日报2018-09-1200013;永康日报2018-09-1200010;永康日报2018-09-1200009;永康日报2018-09-1200012;87523;87524;87525;永康日报2018-09-1200014;永康日报2018-09-1200016;永康日报2018-09-1200015 2 2018年09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