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方法“两创新” 助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统计领域又一“永康经验”走向全国
□记者 王导 见习记者 胡锦
通讯员 王超丽
本报讯 近日,受国家体育总局邀请,我市体育发展局、统计局作为仅有的县级单位代表参加了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产业统计会议。会上,我市体育产业统计工作探索经验,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领导、各省市区与会代表、业界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这意味着,我市统计领域继循环经济发展指数后又一项 “永康经验”全省首创并走向全国。
体育产业是我市经济的重要增长点。目前我市已发展形成了以体育制造业为引领、产业基础配套(五金行业)为依托、品牌赛事为抓手的产业体系。2017年我市体育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04.4亿元,增加值41.9亿元,占全市GDP比重7.9%,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7个百分点。做好体育产业统计工作,对摸清体育产业“家底”,制定产业政策,编制产业规划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市体育产业统计先行先试,在全国首创设立体育产业专项调查工作领导小组,从全面性、准确性出发,将全面调查、抽样调查、行政记录“三位一体”有机结合,创新工作机制,创新调查方式,系统掌握全市体育产业整体规模结构、分布状况、经济总量情况,实现了产业统计与长效机制有机融合,摸清了体育产业活动在国民经济行业小类中的结构系数,助推我市体育产业长远发展。
为了让统计结果更具科学性,我市遵循抓大不放小的原则,注重抽样整体框架完备性,在规上单位全面调查、规下企业抽样调查、充分借鉴行政记录之外,专门对个体经营户也进行了抽样调查,整理出了涉及全市体育行业、制造业、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文化及服务业等11个大类、23个中类、36个小类的体育产业总体抽样框。
抽样方式上,我市对全市涉及体育产业的2万余家个体经营户采用整群抽样法,将个体经营户虚拟划分为190个调查小区,按95%的置信区间,在0.01~0.03的精确度条件下确定样本量,共抽取了536家体育用品制造企业、612家体育产业服务业单位、6个调查小区的个体经营户进行实地调查,以此获取部分体育产业占国民经济行业的比例系数。为此,我市还结合体育产业个体经营户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了《体育产业个体经营户基本情况表》。
调查方式上的创新,填补了全国各地体育产业统计工作个体户经营情况调查的空白,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装备中心副主任王平的高度肯定,评价永康市统计局是最懂体育产业的统计局。他说,永康体育产业统计真正做到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创新在一线体现,成效在一线检验,对下步推动全国体育产业统计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大家借鉴。
此外,我市在体育产业统计调查方式上,还创新设计《全民健身工程建设现场测评》内容,从而实现更全面掌握体育产业及相关产业总体规模发展的状况。
实行部门、镇、村三级统计工作机制,是我市体育产业统计工作另一大创新。借力现行统计体制,根据体育产业调查特点,全市上下形成了市统计局、体育局负责全面业务指导、数据质量管控,相关部门协同统计,乡镇抓管统计,调查对象会做统计的协作互补局面,打造了一支部门统计力量过百、镇街区统计力量过百、村级统计力量过百的“三百”统计队伍。
科学全面扎实的统计工作,让我市体育产业发展有了“账本”,让我市体育产业政策制定有据可循。依托统计结果,我市在充分论证基础上,先后出台了《永康市体育产业引导资金管理办法》《永康市体育产业基地规划(2016年—2025年)》等政策,全面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目前,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已正式启动,这为全面调查体育产业发展规模及布局,摸清体育产业家底,掌握体育产业中涌现的新兴经济迎来了契机。”统计局相关负责人在会上介绍,我市将体育部门纳为四经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协同作战,深化事前、事中、事后体育产业及其相关行业统计调查,建立体育产业统计与国民经济统计指标口径统一、核算方法一致、横向可比的体育产业统计体系,助推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高速发展,实现新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