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村前有堰 早年此地多聚老鸦
老
鸦
堰
五金大道
溪心路
●老鸦堰
长深高速
◎永康南站
□见习记者 吕鹏
近日,记者来到老鸦堰村,只见白墙黑瓦,芳草萋萋,村口墙上写着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走到村后,有歌曲《东方红》传来,四五个老人坐着闲聊乘凉,一片祥和宁静。
以梅姓为主,历史悠久
江南街道老鸦堰西临五金大道,南接南车头、大西塘。《老鸦堰赋》有云 “丽州邑南,梅家泱泱”“老鸦啄新堰之水,蜚声东洋”。据《永康县地名志》记载,老鸦堰,村前有堰,早年此地多聚老鸦而得名。现全村约90户,240余人,村民以梅姓为主。
梅姓由来历史悠久。梅氏之先,系出子姓。公元前11世纪,殷王太丁封其弟于梅。梅地,即今安徽亳县一带,梅地之主人称梅伯。梅伯性情忠直,纣王暴虐无道,梅伯多次上谏,纣王怒而杀之,将他的身体斩成肉酱。《吕氏春秋》书有“杀梅伯而酹之”。《楚辞天问》: “梅伯受酢,箕子佯狂。”梅氏奉梅伯为祖。
那么老鸦堰的梅姓又是从何而来?据村民梅达全介绍道,梅子芳是老鸦堰始祖公,在明末清初时从西梅迁居于老鸦堰,西梅就是现在的西城街道梅端。翻开《青龙梅氏宗谱》不难发现,梅姓氏族来自湖州吴兴。南荣公之子乾行九梅鳌,是吴兴梅氏之鼻祖。传至梅符(1117年-1181年),退食家居,遨游山水,卜居永康城西青龙梅端,梅符则为青龙梅氏始祖。又传至十九代贤八梅子芳公,徙居永康城南老鸦堰(时名祝家畈),梅子芳则为老鸦堰梅氏始祖。自吴兴梅氏鼻祖迄今,已历时一千一百年有余。
堰与鸦的不解之缘
老鸦堰,曾名老鸦院、梅家庄,原名祝家畈。这其中村名的转变,还流传着一段奇妙的故事。
相传有一位梅老大爷路过祝家畈,看到这村子虽不大,但依山傍水,人烟稀少,村口有一条水堰(也叫深堰),这水清如明镜。村后,是一片青翠的竹林,幽雅僻静,是个安家好去处。于是,梅老大爷在这儿买了房子和几亩良田定居下来。过些时日,他的兄弟也纷纷追随仿效,到这里建起了新居,开荒种地,繁衍生息。由于居住在此的以梅姓居多,梅老大爷又是出了名的乐善好施之人,慢慢地,人们就习惯地把这儿叫“梅家庄”了。
有一天,一只受伤的乌鸦坠落在梅大爷的院子里,梅大爷急忙把它救起,可是这只乌鸦已奄奄一息。梅老大爷连忙请来郎中给乌鸦看病,郎中看后摇摇头说,已无药可治。但是梅老大爷心善,亲自取来深堰之水一口一口喂它。三天后,奇迹发生了,乌鸦竟然活了过来。
不久,这只乌鸦的伤完全痊愈了,梅老大爷放它回归大自然。可是这只乌鸦每天飞来飞去,又飞回梅老大爷的院子,一点都没有想走的意思,一直陪伴着梅老大爷,此所谓“乌鸦有反哺之意,羔羊有跪乳之恩”。其实,梅老大爷心里也舍不得乌鸦离开,相处久了,他和乌鸦之间已经有了深刻的感情。梅大爷没有再赶乌鸦走,并把自家这个大院子称作“老鸦院”,意为他的家就是乌鸦的家。
因为这只乌鸦是喝了深堰之水活过来的,后来,梅老大爷就把这个村子改名为“老鸦堰”。老鸦堰——“老鸦吸深堰之水”一直流传至今。
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