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来自“2017中国县级医院·竞争力排行榜21强医院”的系列报道⑨
扼住疾病咽喉 与患者“呼吸”与共
市一医呼吸内科跻身2017中国县级医院专科19强
做支气管镜检查
呼吸内科团队讨论疑难病例
呼吸,是人生命中最自然不过的动作。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构成了人体的呼吸系统。近年来,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快速上升。许多人在正常情况下难以觉察呼吸系统的重要性,而当疾病来袭时,它却实实在在地扼住了生命的“咽喉”。10多年来,市一医呼吸内科团队将精力专注在“呼吸”二字上,积极与呼吸系统疾病作斗争,全力保障患者呼吸自由、顺畅。
□记者 李梦楚
立足永康辐射周边
在金华确定领先地位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病变轻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死。雾霾天气、大气中的刺激性烟雾、烟草中的有害气体等,对支气管粘膜造成损伤,纤毛清除功能下降,分泌增多,为细菌侵入创造条件。呼吸系统疾病的患病率、病死率逐年增高,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
2017年,市一医呼吸内科收住病例约1800例、年救治疑难危重病症400余例、年门诊人次约12000例。截至目前共开展支气管镜检查诊治3800余例。到该科就诊治疗的,我市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约占70%,此外还有从缙云、武义、磐安等周边县市慕名而来的患者。
市一医呼吸内科能够树立品牌,立足永康辐射周边,背后有着深刻原因。建科之初,该科就明确了发展思路:重基础、专临床、抓重点(专病专治)、强介入、显特色。
目前,该科已经形成了由科室主任、学科带头人冯长溪带头,3名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20名护士组成的完善的人才梯队。
在冯长溪的带动下,市一医呼吸内科团队以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防治、介入治疗、肺癌防治为三大主攻方向,全力做好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在金华市确定了领先地位。2015年,该科被评为“金华市优先发展重点扶持学科”。
如今,该科将临床管理分为感染性疾病组、介入诊疗组、慢性气道疾病组、肺癌组等,并成立科研实验室,科室朝着精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该科还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台湾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院等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积极引进优质医疗资源为患者服务。
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积极防治慢性气道疾病
在市一医呼吸内科,有许多慢阻肺患者。“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发病率达13.7%,也就是说,40岁以上人群中,每8人中就有1名慢阻肺患者。”冯长溪介绍,抽烟、理化因素、大气污染、长时间生活暴露在雾霾天等多种因素,都可能引发慢阻肺。
据了解,慢阻肺是以进行性加重的“咳、痰、喘”为标志性症状的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或患者不重视,每一次急性发作都会使症状加重、肺功能减退,往往明确诊断时就已经是中重度了,所以慢阻肺常被称为“沉默杀手”。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目前慢阻肺已成为全球第四大致死疾病,到2020年可能上升为全球第三大致死疾病。
对于慢阻肺,市一医呼吸内科一直秉持着“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防治原则。都说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为更好地开展肺功能检查,早期诊断慢阻肺,市一医近年来从日本、德国、瑞典进口了多台先进的设备。
冯长溪介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中,还有一种疾病严重危害着公众健康,那就是——支气管哮喘。据统计在一年中因哮喘而需要住院或急诊治疗的哮喘患者约占33%,因哮喘失去就业机会的哮喘患者约占58%,因哮喘无法进行运动和休闲活动的哮喘患者约占79%。
多年来,市一医呼吸内科积极建设我市慢阻肺、支气管哮喘人群防治监测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研究,多个课题获金华市科技局、永康市科技局立项。
依托介入开展新项目,积极攻克疑难杂症
冯长溪介绍,介入治疗是当今医学炙手可热的一项技术。介入肺脏病学主要涉及3个领域:恶性和良性气道疾病的诊断治疗,胸膜疾病的诊断治疗,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管理。气管镜下介入治疗学为介入肺脏病学的核心,主要针对大气道良恶性肿瘤、非恶性气道疾病等导致的气道狭窄所开展。
支气管镜是呼吸内科检查及治疗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有些患者担心,在气管内插入支气管镜会造成身体不适。冯长溪表示,这一担心已大可不必,去年,市一医对内镜中心进行全面改造,配备一流技术团队和先进技术设备,可以满足患者对无痛内镜的需求。
为提高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效果,呼吸内科开展经皮肺穿刺活检或经支气管镜肺活检。医生在支气管镜的引导下,把视觉延伸到病灶内,再利用器械将病灶成分提取出来,进行相关病理检查,以便在手术前知道疾病的病理性质,制定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
“去年,我院单独设立了综合介入科。有了介入科的支持,呼吸内科开展了新项目新技术。”冯长溪介绍,从前,支气管动脉破裂大咯血患者常冒着生命危险转到上级医院治疗,命悬一线,如今患者在县市级医院就能接受介入治疗,赢得了抢救时间,减少死亡率。
如今,市一医呼吸内科已将支气管镜广泛应用于引导气管插管、危重症患者气道管理、大咯血治疗、肺泡灌洗液基细胞检查等。就拿支气管肿瘤来说,有的患者肿瘤堵塞大支气管,医生支气管镜下切除腔内肿瘤后将特殊支架送入狭窄部位并撑开,能达到疏通支气管、恢复部分远端支气管肺功能的目的。
多学科门诊助力早诊断,提升疾病综合防治能力
近年来,在体检或其他检查中发现肺结节的人越来越多。在冯长溪的专家门诊中,肺结节患者占到1/3,其中少数结节是肺癌,大多是良性的其他病灶。
冯长溪介绍:“我国约2/3的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就已经到了中晚期。肺癌晚期患者只能姑息治疗,生存率和治愈率大大降低,所以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
刺激性干咳是肺癌最早期的症状,如果在没有感冒、咽炎等情况下干咳超过两周,必要时应做胸部CT检查,如果出现痰中带血或咯血、胸背痛等情况,更加提示了肺癌的可能。
今年以来,市一医呼吸内科联合胸外科、放射科、肿瘤科开设了每周一次的肺结节多学科联合门诊,致力于肺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综合治疗。
除“治已病”外,市一医呼吸内科还推动工作重心向“治未病”转变,努力让群众少得病、不得病。每年,结合“世界哮喘日”(每年5月的第一个周二)、“世界慢阻肺日”(每年11月第三个周三)契机,该科积极开展义诊宣教活动。平日里,该科医护人员前往市民健康学校、前仓镇大陈村等地开展义诊活动和健康讲座,全面普及健康知识。
冯长溪表示,下一步,市一医呼吸内科团队将致力于针对目前影响市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重点群体的重要健康问题开展与之相关的医学科学防治技术研究,为提升我市重大疾病的综合防治能力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技术支撑,努力提高学科影响力,服务更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