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勤劳智慧“行担人”挑起五金王国
2011年9月9日,浙江哈尔斯在深交所上市,成为全国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保温杯生产企业。 记者 林群心 摄
(上接2版)
1992年年底前,五金城建设者们兑现了“奋战百天,确保年底前开业”的庄严承诺:每天以超出常人近五倍的工作量,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完成五金城第一期700余万元的投资,完成占地面积17656.96平方米的建筑!
1992年12月31日,这一天必将永久载入永康社会经济发展史册:五金城如期开业!祖祖辈辈“行担”走四方的永康五金人,终于可以在家门口做五金生意了。
五金城开业的意义不仅限于此,见效之快之好超乎所有人想象。“前店+后厂”模式,仿佛拥有神奇的魔力,推动着我市五金产业突飞猛进。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我市五金市场很快面临“成长的烦恼”:五金城一铺难求,“在五金城拥有一间店面屋,等于栽了一棵摇钱树”,成了永康的新民谣。
“扩建市场迫在眉睫。现实既然出题了,我们必须大胆改革创新,给出圆满答案!”回忆及此,赵学军激情满怀:1993年8月到1995年间,五金城迅速“长大”,新建市场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1995年,我市与国家有关部委组建了中国科技五金城股份有限公司。从此,五金城驶上了发展壮大的快车道。
“东风夜放花千树,姹紫嫣红满园春”。在五金城这一强劲引擎的驱动下,1996年上半年,我市工业经济就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全市已有五金机械加工企业6500多家,从业人员17万以上,产值达100多亿元,占全市工农业总产值的75%左右;拥有7000多个品种的五金产品,并开始涌现电动工具、金属冶炼铸造、金属压延、五金衡器、家用电器、汽车、拖拉机、摩托车整机生产和零配件加工等新兴行业。
2.举办五金博览会:打造“四位一体”的五金产品大世界
五金城创办不久,引擎效应凸现。但与此同时,人们也发现,我市五金产业存在着明显的“低小散”现象。大多数五金企业依然以传统的“四把刀”(菜刀、锉刀、刨刀、剪刀)闯天下,缺乏创新力足、竞争力强、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产品。另外,我市企业名牌意识不强,“有产品无商标、有商标不重视”的现象明显。永康五金要长远发展,就必须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突破传统“四把刀”的局限,推动“小五金”向“大五金”转型。
对此,市委主要领导深邃洞悉,高屋建瓴。1996年7月17日,在市委九届十次扩大会议上,时任永康市委书记,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的李强第一次正式提出要举办“中国五金新产品博览会”的构想:努力把中国科技五金城建设成为既是批零兼营的商品市场,又是技术、项目、人才、信息汇集的科技市场,发挥政府在企业科技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事后,在谈及首届中国五金博览会时,李强曾指出,“五金博览会的成功不仅仅反映在几位数字上。它对于依靠传统产业的改造、科技含量的提高,对于全市人民人心的凝聚,对于五金城的振兴,无疑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五金博览会后,许多操着全国各地口音的客商、说着世界各国语言的外商,从展馆里出来,到我市生产企业中去。一股更大的商贸、科技交流热潮在“五金之都”涌动。
与此同时,我市许多企业主见识到了国内外五金高新产品,掌握了全国各地市场的特殊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主动出击,引进技术和设备,开发新产品。
五金博览会迄今已经举办了22届。我市历届党委政府乘博览会东风,不断加大改革的强度、扩大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强化中国科技五金城走向世界的辐射功能,抓住世界五金精品荟萃永康的良机,并使中国科技五金城日益成为世界了解永康的一个明亮的窗口,把博览会期间达成的经济合同和协议落实到实际生产中去,让永康成为“四位”(生产、开发、销售、服务)一体的五金产品大世界。
有形市场无限,无形市场更无限。如今,中国科技五金城搭上互联网快车,“尚五金”电商平台2017年成交额达12亿元。
现代大五金:
岂止是体量增大,核心是智能制造
2018年3月2日,这一天也必定成为铁牛集团的又一个“纪念日”:在“永康市全面振兴实体经济暨深入开展‘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动员大会”上,董事长应建仁受到表彰并被聘为“永康匠心传承导师团成员”;同日,该集团旗下众泰汽车“新时代智能SUV众泰T500”,携手CCTV-1《大国品牌》登陆有“国门第一屏”之称的北京京信大屏,祝贺全国两会召开。
1.勇立潮头趁势而上,三年实现从冲击到冲顶
其实,我市向现代大五金发起冲击的企业,铁牛集团并不是第一家。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市就有不少企业大批量生产轿车、农用运输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不少企业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众泰汽车异军突起,不断推出新品,被市场普遍看好,成功冲顶大五金的秘诀何在?
“众泰决策层有改革的决心和开放的雄心,审时度势,谋定而动,不放过任何市场风口,依靠科技进步,通过智能制造,一步步赢得了市场先机和战略主动。”众泰汽车有限公司品牌管理中心总经理徐洪飞告诉记者。
众泰汽车的前身是以汽车车身覆盖件和模具等汽车零部件为主导产品的配套企业,与通用、大众、长安等国内外大型企业有良好合作,效益相当可观。但众泰决策层并没有安于现状,而是以“为老百姓生产买得起的好车”为己任,大胆探索,勇闯市场。2003年,浙江民企涌起造车热潮,众泰人争当弄潮儿,毅然决然谋划整车生产。
艰苦卓绝,矢志不渝;知行合一,玉汝于成。2005年6月18日,众泰第一辆汽车“众泰2008”下线。30辆“众泰2008”挂着彩带、彩球,浩浩荡荡绕城巡游。众泰人造车梦成真!
——2006年1月18日,首款整车“众泰2008”正式上市。
——2013年12月,首款B级SUV“众泰T600”上市,市场供不应求,创造了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销量传奇。
——2015年,搭载了众泰自主研发的发动机的首款C级豪华轿车“众泰Z700”上市,不仅配备了众泰车联网系统Tey-net,还拥有百万级车型才有的电动吸合门,配置之丰富超越众多合资品牌。“众泰Z700”一举成为2016杭州G20峰会首批交付使用的指定服务用车,傲娇身影闪耀在国际首脑政要面前。
——2017年11月8日,众泰汽车与美国福特汽车在北京签订合资打造纯电动汽车的协议。
2.抓住风口引领风尚,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化
进入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技术席卷而来,汽车产业面临新的风口。
“站在互联网的风口,猪也能飞起来。”市场嗅觉灵敏的众泰人适时抓住了这一风口,发挥民营企业优势,依靠科技进步,抢喝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头啖汤”:2008年,成功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国内第一家获得国家纯电动乘用车产销许可;2009年2月,众泰“2008EV”在杭州上牌,取得中国纯电动乘用车“第一牌”——浙A·2279H,成为国内首款挂牌上路的纯电动乘用车,被浙商博物馆永久收藏。
众泰人充分释放“吃苦耐劳、务实创新、敢为人先”的永康人精气神,奇招迭出,出奇制胜。该公司与国家电网等单位合作,开启了“分时租赁”和“众车纷享”等运营模式,为中国纯电动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2016年,众泰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3.73万辆,同比增长51.8%,连续多年位列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前列。2017年,众泰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7877辆。
“冲顶永康大五金,迈向汽车‘国际大明星’。”众泰人的视野早已瞄向广阔的国际舞台。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改革开放40年,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合理,五金工业做强做大,五金市场辐射全球,“五金王国”声名远播。如今,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方向,在奋力推进“两个高水平”建设的道路上,在打造中国乃至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征程中,永康儿女必将创造出更多、更辉煌的五金产业和五金市场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