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工+智能 守护2600亩公益林
杨溪水库灌溉工程管理局创新举措整治松材线虫病保护饮用水源
“上世纪七十年代兴建杨溪水库时,当时的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征用了2600多亩山林划归水库管理,用于水土保持、涵养水源。护林护水两者相辅相成,作为管理部门也因此多了一份看山防火防病虫害的责任。” 近日,杨溪水库灌溉工程管理局局长蒋晓阳谈起该局对这片公益林的守护,让记者真切感受到,30多年来,杨溪水库能有汩汩清泉源源不断地润泽丽州大地,滋养永康人民的心田,与这2600多亩公益林的保护分不开。
□记者 潘燕佳
年年发病年年治,不惜成本用药环保
远处,杨溪水库库区山上偶尔显现的一抹红,那不是风景的点缀,而是感染“洋瘟疫”松材线虫病的松树,正在枯死的征兆。
据介绍,杨溪水库库区范围这2600余亩公益林,树种种类较多,松树数量更是不在少数。近年来,松树深受松材线虫病、松毛虫病的“侵害”,数量逐渐减少。对此杨溪水库灌溉工程管理局领导对此现象相当重视,每到春、秋季,便安排人员对库区山林进行全面普查,每年投入30多万元开展松材线虫病、松毛虫病防控工作。
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引起的,以松墨天牛为主要传播媒介的一种松树毁灭性流行性的病害,松材线虫病从国外传入,生态中没有天敌,防治上没有灵丹妙药,传播极快,危害极大,在局部地区严重破坏原有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带来不可逆转的生态灾难。
“水源保护科,就是要担起饮用水的保护职责,每天巡查库区环境,库区山林尤其是松树感染情况也不能落下。”杨溪水库灌溉工程管理局水源保护科科长陈春晓介绍道,杨溪水库周边地理环境与其他地方不同,需乘船才能上山查清并处理病死树,交通不便,处理成本高。山上的病死树砍下、清理,不仅要注意松材线虫病的防控,还不能对饮用水的安全造成影响。因此除了对死树砍伐集中就近烧毁外,为防止松材线虫的进一步传播,还严格按照林业主管部门规范程序要求,用厚塑料薄膜罩住树桩,覆盖上泥土,将残余的松材线虫封死。杨溪水库是饮用水源地,情况特殊,一般集中在春季安排防治松材线虫病,时间紧,防治用药务必环保,多年来一直通过市森防站专门采购,成本增加,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也在所不惜。
人工与智能化检查结合确保成效
为更高效彻底地清理病死树,2018年杨溪水库灌溉工程管理局通过公开招投标,投入30多万元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
该局将这项工作承包给中标单位专业从事森林防治开发的公司后,直接由他们进行清理。验收分三步走,一是中标单位自查验收,二是由中标单位提出申请,由业主单位即杨溪水库灌溉工程管理局组织验收,三是请农林局组织专家进行验收。今年该局创新办法,采用无人机航拍图对林区内的松材线虫病死树清理情况进行初验。6月9日,该局在人工监督检查基础上,用无人机对清理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航拍视频中的疑点,再次组织人工现场检查,确保松材线虫病死树清理干净。当月27日,市农林局防控农林植物重大疫情指挥部通过对航拍视频分析与库区山林现场检查结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陈春晓说,平时人工检查效率低,有的地方看不到,发现不了,这些问题在智能新技术面前迎刃而解了。农林专家现场检查后对杨溪水库灌溉工程管理局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连赞“做得好,做得到位”。
“防治松材线虫病是一场输不起的战役,我们要在保证绿水的同时,也要留住青山。”蒋晓阳表示,自松材线虫病传染到杨溪水库林区后,管理局对此十分重视,采取使用环保农药、病死树就地烧毁等措施,在保障饮用水源质量的前提下,进行松材线虫病的治理。今后该局将继续严密关注山林病虫害防控,严防森林火灾,守护好杨溪水库这“大水缸”和这片绿水青山。
伐木工人正在砍伐枯死病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