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永报小记者

文章导航

  感受真诚服务、真情交流、尽心解决

  小记者探访8890便民服务中心

  “有事就打8890”“8890拨拨就灵”。近年来,8890便民服务中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小到日常挪车,大到投诉建议。这个用电话构建政府与百姓沟通交流的便民服务平台,成了市民们咨询、投诉、寻求帮助的重要手段。

  但是,线上的交流众所周知,那线下的便民服务中心是怎么样的?你知道吗?

  7日,永报小记者们参加了“探访8890,接听市民热线”活动,走进我市8890便民服务分中心,深入了解便民服务工作,与话务员面对面交流,切身感受电话线背后的点点滴滴。

  在现场,话务员忙碌不停的接线工作,让小记者们真实地看到了咨询、投诉、求助等事件,感受到8890便民服务平台的职能之丰富、工作之繁重;话务员工作时,时刻带着的温柔嗓音和良好的服务态度,也让他们感受到8890便民服务分中心提供服务的真情。

  走进8890 体会便民快捷

  7日下午,永报小记者来到了永康市8890便民服务分中心。在这里,小记者们通过体验工作,深入了解8890便民服务。

  8890便民服务,释义“拨拨就灵”,由市委、市政府与永康日报社合力打造,主要处理我市范围内居民的生活服务帮助,各种咨询和行政投诉。服务中心的副主任与一位工作人员,向大家介绍了8890服务中心的服务流程、服务类别、服务数量与服务效果。同时,副主任也向小记者们展示了8890服务中心即将在网络上推广的程序。这项程序在便民的基础上,还增设了紧急求救的项目,便捷而快速。

  随后,小记者们进入电话室,与接线员面对面交流,近距离体会话务员的日常工作项目、流程与状态,更加深入地了解了8890便民服务中心的主要工作。

  本报小记者 肖晓慧

  探访8890 感受温馨服务

  7日下午,小记者们来到永康市8890便民服务分中心参加“探访8890,接听市民热线”的活动。

  8890可译为“拨拨就灵”,这是一个24小时不间断接听市民热线,给予帮助或解答疑问的平台。遇到不懂、不确定、想知道的问题,市民可以通过拨打8890电话咨询了解。

  据了解,8890这个平台再过一个月就要在手机上的应用、小程序等软件上线了。里面包含110报警、120急救、119火警、五水共治等多项内容。

  目前,8890便民服务中心接听话务量每天达到1000多个,还受到过金华市的表彰。

  随后,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小记者们来到话务室。话务室里,除了话务员的说话声和键盘声,就没有其他多余的声音了,他们说话的声音都是非常柔和的。

  参观的时候,话务员陈艳理接到了一通电话。打进电话的女士说,她在等一班公交车,等了一个多小时都没有等到,然后就拨打8890询问班次时间。陈艳理帮忙拨打东站值班室电话,咨询了公交车的班次及时间,得知结果后转告了那位女士,最后说了一声祝福语。“我们每个人每天接到的电话在50个左右,其中移车服务居多。”陈艳理说。

  本报小记者 阮文依

  走进8890了解便民工作

  “有事就打8890”已经成了市民们的口头禅,但是8890便民热线的那头是谁接听了市民的电话?市民反映的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呢?带着这些问题,7日,永报小记者来到总部中心金贸大厦,探访我市8890便民服务分中心。

  工作人员介绍了8890的基本情况,随后我们来到会议室,了解8890在市民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据介绍,8890热线平台每天接听电话1000多个,平均每个人每天要接听50个以上的电话,如咨询、投诉、建议、求助等,能够当场解答或者解决的问题,工作人员都一一耐心解答,帮助解决,而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向有关职能部门反映。

  参加此次活动,让我体会到了8890不仅仅是一部热线,而是踏实帮助市民的便民平台,话务员接听电话的工作,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本报小记者 应慧

  “8890”探访之旅

  7日,永报小记者团走进了我市8890便民服务分中心,开启了一场便民服务工作探访之旅。

  活动中,我们了解了服务中心的基本信息和功能,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和话务员一起接电话的体验。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话务员接电话不是用手机,也不是用电话机,而是使用耳机和麦克风。

  打开电脑上的8890工作软件,在用户打进电话后,话务员点击屏幕上的钩就可以接听了。“您好,请问您遇到了什么问题?”这是接线员在接电话时的礼貌性问候语。

  正在这时,一位话务员接到了一个投诉电话。市民在询问之前的投诉是否有反馈?了解情况后,话务员回复:8890已联系了镇政府和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如长时间内仍然没有改善,请再次致电。

  “处理投诉类的群众问题,一是判断问题属于生活服务、政策查询还是投诉建议,然后将问题分类;二是询问一些细节,如地点、情况等;三是告诉对方我们会联系相关部门,再将这些信息输入电脑,联系第三方。”话务员详细地给大家介绍了处理问题的整个流程。

  活动中,我们发现话务员的工作量非常大,十几分钟内就要接三四个电话。虽然特别忙碌,强度特别大,但她们却始终保持微笑,始终用温柔的语气在帮助市民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这让我感受到,8890便民服务真是“拨拨就灵”啊。

  本报小记者 楼楚妍

  8890服务平台——政府架就的便民桥

  “8890拨拨就灵”,真的有那么灵吗?7日,带着疑问,永报小记者来到了8890便民服务分中心,参观了解“8890服务平台”的工作和作用。

  据8890便民服务分中心副主任介绍,8890的职责是处理市民的电话和短信,服务范围包括市民的投诉,处理市民生活的求助和服务,以及市民的问题咨询……该中心副主任还介绍,我市8890分中心接到的电话数,在金华市的排名中都是第一,一天大约要接入1000多个电话,每个话务员一天要接六七十个。

  随后,永报小记者一行观看了话务员接电话服务工作。“叮铃铃”电话进来了,话务员接通电话后,用柔和的声音与拨打电话的市民交流起来,市民咨询称医保在我市东城街道,需到异地就医,如何办理手续?话务员问清情况后,熟练地将市医保办窗口的电话告知那位市民,并请他打电话向医保办了解办理详情。然后,话务员陆续接到了噪音扰民、垃圾堆放、违章建筑、道路堵车等市民求助、举报电话。话务员一一对来电市民,作出相应的解答和处理。

  8890服务平台,给市民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像一座桥梁,架起了政府与市民沟通的渠道,及时快速解决市民的求援和困难。

  本报小记者 李卓丫

  8890提供便民服务解民忧

  7日,永报小记者们来到了我市8890便民服务分中心,了解这个便民服务平台的工作。

  据了解,这里每天都会接到1000多个来电。现场,我们去话务员身边一起接听电话。其中一位市民问,他想到外地就医,应该怎样办理?这个话务员迅速查询后,马上进行回复。

  “工作时间一般是上午8点30分到傍晚5点30分左右,不过也有通宵班。”话务员介绍,在工作过程中,难免遇到焦虑的市民,但他们不能与市民起冲突,而是要更耐心地与之交流。

  “我们也有一些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有些市民也会理解。不管如何,我们都要进行平和地交流。”话务员说。

  本报小记者 唐斯琦

  □记者 何悦


永康日报 永报小记者 00014 2018-08-10 永康日报2018-08-1000006;永康日报2018-08-1000007;85622;85675;永康日报2018-08-1000011;永康日报2018-08-1000012;永康日报2018-08-1000013;永康日报2018-08-1000014;永康日报2018-08-1000017;永康日报2018-08-1000018;永康日报2018-08-1000008;永康日报2018-08-1000009;永康日报2018-08-1000010;85588;永康日报2018-08-1000015;永康日报2018-08-1000016;85623;永康日报2018-08-1000019;85621 2 2018年08月1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