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集结社会八方之力 辑录35年永康文艺创作成果
《永康文艺丛书》十卷正式出版
□记者 高婷婷
“能够基本总结35年来文学各界的创作成就,这可谓是文学艺术史上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7日,《永康文艺丛书》十卷首发式在市行政会议中心举行,参与该书出版发行的近百名文艺工作者来到现场,共同见证了这一永康文艺史上的盛事。
据了解,这套《永康文艺丛书》由我市文联策划、主编,作家协会、诗词学会、民间文艺家协会、音舞协会、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摄影家协会、戏曲协会联合推出。据统计,《永康文艺丛书》十卷总字数192万字,作者人数562人,编纂历时逾一年。丛书反映了永康文联成立35年来各艺术门类的创作全貌和发展轨迹,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
市委书记金政在《永康文艺丛书》序言中如是写道:“(该书)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历史性、现实性和艺术性,反映各个时期永康文艺创作的实力与水平,展现永康文艺工作者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永康文艺丛书》编委会主任吴婉珍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精品,同时也希望市文联继续发挥行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把全国文艺工作者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努力推动永康文艺事业迈上新的台阶。在现场,记者看到了这套凝结了百家心血的《永康文艺丛书》。
周遭越喧嚣,越显出《永康文艺丛书》的低调。每卷书的封面采用了统一的排版,以灰绿色打底,正中间写着卷名、该卷主编,边角写着书名和总编,没有多余的藻饰,连推荐语都省略,更贴近30年前的古朴版式。
翻开书页,一股新鲜的油墨气扑面而来。卷中的文字、绘画、摄影,带着浓厚的时代气息。读罢一卷书,仿佛经历了一趟时光之旅,从30多年前,老一辈人在煤油灯下伏案写作,一笔一画记录生活点滴,到近现代,摄影师扛着高精尖的单反相机,捕捉家乡的旖旎风光。30年来,人们记录的方式日新月异,但贯穿其中的信念却从一而终。他们既是人类史的纪实者,也是各个年代的“盗火者”,从古至今,承前启后,薪火相传,将时代精神融于有形的作品中,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
“编辑出版《永康文艺丛书》是一项规模浩大、意义深远的文化工程。”市文联主席周跃忠告诉记者,从征稿、选稿、审稿、编辑,到排版、校对、印制、出版,历时整整一年,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永康文艺丛书》能够顺利出版,离不开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离不开各协会、特别是各分卷编委会的通力合作,离不开广大作者的密切配合。作为一名永康的文艺工作者,他衷心为自己参与其中感到自豪。“这是一座值得地方历史书写的丰碑。” 周跃忠说。
《永康文艺丛书》编辑工作从去年7月份开始。7月7日,文联给各下属协会发出征稿通知,征集出版《永康文艺丛书》十卷,分为小说卷(作家协会)、散文卷(作家协会)、诗歌卷(作家协会)、诗词卷(诗词学会)、民间文学卷(民间文艺家协会)、歌曲卷(音舞协会)、书法卷(书法家协会)、美术卷(美术家协会)、摄影卷(摄影家协会)、戏曲卷(戏曲协会)。
组织有担当,民间亦有风采。文联征稿的消息一经发出,无论是本地作者,还是在外永康籍作者、“新永康人”作者都纷纷响应,积极参与丛书的编纂工作。在文艺界人士自发的宣传下,征稿的消息很快形成一股浪潮之势,信件、电子邮件像雪花片一样飞到市文联。丛书中还收录了1983年文联成立以来已故作者发表、参展、获奖的文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