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寻访胡公路 助力新腾飞”活动之十
胡公在永嘉 以功德封神 佑万民平安
温州市永嘉县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汉顺帝永和三年(138年)始建永宁县,隋开皇九年(589年)改称永嘉县,取“水长而美”之意,是温州地区文化的起源地。
1000多年前,永康先贤胡则出任永嘉郡(今温州)知军,劝农事、兴渔业,轻徭薄赋、扶正祛邪、造福一方,百姓感恩,当地胡公庙香火长盛不衰。5月18日、19日,我市胡公文化团队一行在院长胡联章带领下,来到风景秀丽、文化深厚的永嘉县,考察、交流胡公文化。这是胡公文化团队“寻访胡公路、助力新腾飞”系列活动的第十站。
胡公文化团队一行人在楠溪江、太平岩胡公殿对岸合影
□记者 高婷婷
▶▶▶大若岩
风水宝地供胡公
横渡楠溪江,便来到了大若岩山脚下的陶公洞。永嘉县民宗局副局长胡长友介绍说,陶公洞是一大型天然岩洞。洞高56米,宽76米,深79米,可容纳千人,为浙南最大的石室。
首次造访陶公洞,不免为它的巍峨险峻所折服。陶公洞凭山面水,洞前有巨石,高约20米,称“登仙石”。洞北侧200米处,可见三崖峙立如屏障,名“三狮同眠”。崖巅有“迎客松”。洞内晦明,随云变幻,云归则暗,云散则明。洞室分上、下两层,下层建有三间观音阁,阁前有讲经坛。洞外建九楹前殿、钟鼓楼、厢房。洞内南侧,一条56级石梯通向上层“天台”,是胡公殿所在地。
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胡公殿,供奉胡公大帝座像,塑像前挂着“神功浩荡”的牌匾,香火旺盛,承袭了方岩山胡公殿释、儒、道“三教和谐”的风格。
永嘉县志副主编、道文化研究会会长高远介绍说,陶公洞是历史悠久的风水胜地,自古被道家誉为“天下第十二福地”。据说以前有个财主看上了这块风水宝地,想挪作自己的坟地。当地民众急了:“这是一块仙灵福地,怎么可以让私人占为己有呢?”他们派人连夜赶往永康,想请胡公大帝坐镇陶公洞。
传说永嘉到永康,山高路长,本来一晚上的时间是不可能到达的,但因得到了胡公神力的帮助,永嘉人一夜之间就往返了方岩和陶公洞,把胡公的像在陶公洞里安置好。第二天财主过来,看到胡公大帝的佛像端坐在洞里,大吃一惊:胡公显灵了!他就打消了在此建坟的念头。“从此,大若岩陶公洞就成了温州规模最大、香火最旺盛的胡公信仰场所。”高远津津乐道,“每到周末的时候,温州各地的人都要到这里来祭祀胡公大帝。”
▶▶▶真赫灵
胡公显圣传说多
永嘉县民间大大小小的胡公殿宇不少,最有名的有四座。我们走访了其中三座,发现有一个共同的现象:不论殿宇大小,都流传着胡公“赫灵”的故事与传说,其中就有陶公洞落石的真实故事。
我们看到,陶公洞地面坑坑洼洼,有明显被石头砸出来的痕迹。高远介绍说,岩洞还在不断扩大,洞顶的石头经常掉下来。“它都是在夜里整块整块掉下来的。第二天早上我们一看,陶公洞的地面都砸坏了,前段时间也修复过一次。”他感叹道,“如果石头是在白天砸下来,就很容易伤到人,不过胡公殿建立以来,从未发生过这样的情况。”
永嘉的胡公殿大多建在山上、洞中。山水相依而生,有山的地方往往有水。当地人认为,胡公殿旁渗出的山水是“仙水”,可以治眼疾。眼睛不好的人拜过胡公后,用“仙水”擦洗立刻能见效。“仙水”的说法在三座胡公殿都有流传。
渔田村村民陈春说,前几年,有个老婆婆夜里来胡公殿打“仙水”,不小心从山上掉了下去,恰巧被树藤拦住。第二天被发现,人们将绳子放下去,把她拉上来,老婆婆竟然没有受伤。人们都说,是胡公保佑。
▶▶▶太平岩
胡公坐镇佑平安
太平岩胡公殿位于沙头镇渔田村,前临清江,后依峭壁,古木参天,奇石峻秀,凌空矗立在双笋峰之间。周围岚气缥缈,使人有飘飘然踏赴瑶林仙境之感。胡公殿造型别致,掩映在浓荫密林中,更显得神秘清幽。
这里的胡公殿也叫渔田寮,始建于明朝天启年间(1621年~1627年)。现有的胡公殿是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修建的。大殿建筑古朴雅致,后有巨崖峭壁为其依托,清纯碧秀的楠溪江水从前面静静流过。在乔木竹影间,殿宇的飞檐翘角时隐时现,似仙居,如世外桃源。
一块民国七年(1918年)的碑刻竖立在胡公像前,上面刻写“赐封护国佑民胡公大帝方岩分派神位”。
在胡公神像两旁有许多锦旗,写着“威灵显赫”“有求必应”等赞誉之词。陈春向我们介绍,渔田村原先有两个姓,一个姓项,一个姓叶。古时候,这里发生了一场灾难,死了很多人,姓项的村民所剩无几。幸存者决定请一尊神佛来保佑地方太平,于是,就造了这座胡公殿。
也确实神奇,自从造了胡公殿,近400年来渔田村再没有发生过大灾大难。当地延续了“重阳驱邪”的习俗,每年农历九月初八,村民们手执茱萸,到胡公殿里祭拜,请求胡公保佑来年一帆风顺。
“从小就听祖辈们说,胡公大帝是有求必应的。”陈春用手一指,乐呵呵地说,“你瞧,这么多锦旗,都是还愿的信众送过来的。”
▶▶▶东蒙山
功德封神敬胡公
第二天,在永嘉县民宗局局长杜国平陪同下,胡公文化团队一行冒雨参观了东蒙山胡公洞。
东蒙山,俗称乌牛纂,坐落在永嘉县乌牛镇瓯江之滨。
从山脚下沿着“百步岭”拾级而上,就到了险峻宏伟的 “小方岩”。陡峭的绝壁上,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七个石洞,人称 “七星洞”。其中最大的叫“胡公洞”。内塑赤面长须、神态威严的胡公大帝像。
据碑文记载,胡公洞由乐清人士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建造。东蒙山山高岭峻,交通不便,全靠骡子将石料运输上山,成本不菲。胡公洞管理员王道长透露,日前,有一位胡姓企业家正准备扩建这里的胡公信仰场所。
王道长说,大约明朝年间,胡公信仰从方岩传到温州,很快超过了许多地方供奉的其他神祇,成为了温州的主要信仰之一。为什么胡公在温州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呢?王道长向我们介绍说:“胡公当年曾任温州知军。温州是临海之地,百姓自古以打鱼为生。北宋初期,当地官吏与渔霸勾结,强征渔船,不许渔民捕鱼。新任温州知军胡则,体察民情,敢于担当,整肃吏治,惩处奸佞,为民作主,并上报朝廷,减免温州赋税,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虽时隔千年,胡公秉正崇善、造福温州百姓的功德,胡公大帝“赫灵”的美名,依然留在当地民众的心里。永嘉百姓将他的神像供奉在依山傍水、风水绝佳之地,彰显了永嘉民众对胡公的无比敬仰和深情爱戴。
“按道教的说法,像胡公这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被百姓奉为神灵的,叫作‘功德神’。”王道长说。
忧民者民忧之,爱民者民爱之。永嘉之行带队人胡联章感慨有加:“先贤胡公,生前为天地立心,为民众立命;身后为人们称神,为历史称道,真是古代为官者的楷模、当今从政者的榜样啊!新时代有新目标新使命,更需要有志之士见贤思齐,敢于担当,福民益邦,无愧人生。“
主办:胡公文化研究会 胡公书院
支持:古山镇党委 政府
主编:胡联章 总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