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地名故事

文章导航

  后山状若“弥勒佛守门”故名

  下

  山

  门

  ●下山门村

  长  深  高  速

  □记者 应桃蕊

  江南街道下山门村,位于我市南部,离城区7.5公里。村庄东西两山相拥,山上遍植杨梅和竹子,素有杨梅之乡美称。

  下山门一名的由来,与山有关。据《永康县地名志》记载:下山门村,因村后山状若弥勒佛守山门,遂称山门头。后分上、下两处,此处在下,故称下山门。

  相传为鲁懿公后裔

  下山门村现有365户、960多人口,主姓郎而客姓众多,除嫁入女外,尚有王、舒、应、徐、傅、曹、范、邱、胡等十六姓。

  据《郎氏宗谱》记载,山门头(上山门、下山门)古称谷溪山门。相传,郎氏本源周公后裔鲁懿公。公元前722年,鲁懿公之孙费伯,因避百御之难,筑城于郎,子孙因以为氏。费伯三十世孙郎珦,字孟珍,唐咸通年丙戌进士,任温州刺史、护国大臣都统大元帅。遇到广明之乱,道路险阻不能制胜,便选择居地在临安之永安乡。

  郎珦十五世孙元(公)为避乱,自湖州迁徙华溪义丰乡白云山下,为山门之始祖。

  至此瓜瓞绵延,丁财渐旺,贤达辈出,声名日扬。

  有“三古”之说

  据山门头村老一辈人介绍,元公始迁山门头距今已700多年。村民口口相传有“三古”之说。

  一古:郎氏宗祠。郎氏宗祠建于乾隆年间(1744年)距今270余年,是山门郎氏古建筑之一。祖辈不时修护方得以保存,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彻底“修旧如旧”大翻修。

  二古:千年古樟和古井。山门始祖既为纪念,亦为风水景观,筑造水井,栽种树木。水井位于入村必经之处,是村民的饮用水。据传,汉光武帝刘秀逃难时在此休憩、饮水,距今已有2000多年。村内有两株古樟,树心虽空心,仍枝繁叶茂。村民为保其永,于根基部砌石加土以护之。

  三古:云庆庵。庵内正中安坐如来、观音,上手文武曲星、十八罗汉,下手唐僧、法海和尚,正大门有“云庆庵”三字,内有牌匾“万德慈尊”。

  庵名颇有来历。相传,正当兴功之始,五色云星于东方,寿星庆祝于北苑,遂名之“云庆庵”。1994年,山门元公子孙与八方百姓助资整修一新。

  永康村名探秘

  市民政局、永康日报社主办

  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协办

  中福在线永康销售厅

  特约刊登

  地址:五金西路102号

  电话:87186789


永康日报 地名故事 00014 2018-06-07 永康日报2018-06-0700016;永康日报2018-06-0700018;永康日报2018-06-0700020;永康日报2018-06-0700022;永康日报2018-06-0700021;永康日报2018-06-0700019;81674;永康日报2018-06-0700017;永康日报2018-06-0700023;永康日报2018-06-0700025;永康日报2018-06-0700024;永康日报2018-06-0700026;永康日报2018-06-0700027;永康日报2018-06-0700029;永康日报2018-06-0700028 2 2018年06月0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