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培育扶持力度 激发创业创新热情
我市小微企业成长指数列全省第七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当好新时代答卷人
□首席记者 张赤奎
本报讯 日前,省工商局对外发布了《2017年浙江省小微企业成长指数报告》,我市表现不俗,小微企业成长指数为120.56,列全省各县市第七位。其中综合贡献力指数125.70,排第十六位;核心竞争力指数115.96,排第二十一位;成长活跃度指数124.70,排第十四位;制度供给力指数110.56,排第十八位。
这是继去年发布全国首个小微企业成长指数以来,我省第二次发布综合反映全省小微企业生存状况及发展趋势的动态指数。该指数以全省160余万家小微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16000余家小微企业样本和各级市场监管(工商)部门提供的数据计算而成。与上一年度相比,有效样本增加1000多家,轮换样本3000多家,更加具有代表性。指数分为综合贡献力指数、核心竞争力指数、成长活跃度指数、制度供给力指数等四个模块指数,分别反映小微企业的经济贡献能力、创新能力和自身生存发展能力以及政策促进和融资支持的总动态。
小微企业是永康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市工业经济的特色和优势所在。目前,全市共有企业主体3万多家,其中大部分为小微企业。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放管服”,大力推进“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把服务小微企业成长工作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在各方面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支持和便利,多维度激发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热情。
小微企业成长,离不开政策扶持。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先后出台《关于设立永康市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的实施意见》《对接资本市场工作考核暂行办法》《关于支持大众创业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等多项配套小微企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大对小微企业奖励和扶持力度。同时,建立5亿元的企业应急周转金,设立10亿元的中小企业转贷服务基金,帮助企业破解资金制约。截至4月,“拍贷通”累计为3634户发放贷款13993笔,金额575.6亿元,共为企业节省转贷成本超5亿元。
与此同时,我市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契机,优化准入环境,加快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并与金华同步试点启动“全程电子化登记全流程”工作,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现企业办执照“一次不用跑”;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建立“登记联办、辖区监管”的登记服务模式,实施同城通办、局所联办,打破区域限制;深化政银服务,借助银行网点优势,建立工商登记代办点,延伸群众办照渠道;整合部门职能,建成全省首家商标品牌公共服务平台,有效推动小微企业商标注册、培育、运用和保护工作实现一站式服务。
“草根经济”要破茧成蝶,“小升规”是必由之路。我市不断加大小微企业培育力度,2017年全市共有126家企业实现“小升规”,比上一年增了40家,“小升规”企业数连续两年名列金华市首位,并被评为金华市“小升规”培育工作先进单位一等奖。今年,我市还将继续深入实施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培育工程,力争培育库入库企业达到250家以上。
此外,我市还将治危拆违作为倒逼转型升级的“牛鼻子”来抓,出台了《关于促进小微企业园建设的实施意见》,计划利用3年左右时间,培育形成一批产业特色明显、环保安全达标、功能配套完善、服务管理规范的小微企业园,以此拓展小微企业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