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市一医

文章导航

  来自“2017中国县级医院·竞争力排行榜21强医院”的系列报道②

  瞄准技术前沿 努力实现精准治疗

  市一医肿瘤内科跻身2017中国县级医院专科17强

  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超350万,死亡病例超200万。癌症发病率及其危害常常让人心生恐惧,而医护人员适时的治疗、帮助和安慰,也常常能够让患者及其家属感受到医患温情,重获抗癌勇气。近日,借采访市一医肿瘤内科之机,记者深入了解该科室成立20年来,在肿瘤的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等方面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市一医肿瘤内科团队。

  成立20年

  患者遍及周边县市

  市一医肿瘤内科1998年10月成立,最初只是个仅有28张床位的小科室,多年来在院领导的支持及科室成员的努力下,肿瘤内科逐步扩大规模,成为了一个拥有80多张病床,13名医生(含2名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的“大家庭”。

  随着癌症筛查的普及以及肿瘤内科影响力的扩大,再加上癌症患者需要反复住院的特点,市一医肿瘤内科接治的患者一直保持满员状态。走进该院肿瘤内科,只见科室病房内住满患者,这些患者中有些是我市市民,有些来自周边县市,还有外省居民。

  作为永康市重点学科、金华市优先发展重点学科、浙江省县市级龙头学科,市一医肿瘤内科一直以改善患者就诊体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癌症患者生存率为己任,患者的良好反馈驱使肿瘤内科医生通过多种举措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就诊流程、优化治疗方案。

  考虑到肿瘤内科患者的特殊性,该科医生除精湛的医术外,还用更多的耐心与同情心关注患者心理障碍,给患者以安慰和信心,用温暖的话语、鼓励的眼神,带给患者战胜病魔的勇气。

  采访中,市一医肿瘤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永康市名医朱佩祯多次引用西方名医特鲁多的墓志铭“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来表达她对医者仁心的感悟,并表示医生职责不仅仅是治疗、治愈,更多的是去帮助、安慰,尤其在部分市民依然“谈癌色变”的情况下,肿瘤内科更主动担责,纠正癌症“不可治”的误区,营造“积极抗癌”氛围,让患者拥有持续的抗癌勇气。

  实力护航 让综合治疗成为肿瘤克星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按照当前的治疗水平,大约有45%的恶性肿瘤是可以治愈的。要想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必须针对所患肿瘤的特性,运用多种适宜的手段进行综合治疗。开展综合治疗离不开医疗设备和技术手段的支撑。

  作为我市开展肿瘤综合治疗的单位,市一医多年来致力于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的最佳组合,以期较大幅度地改善患者状况。

  数年前,我市四路一位姓方的阿公到肿瘤内科诊治,当时他被确诊为直肠癌局部晚期,已经没办法通过手术治疗了。当时方阿公及其家属都很担心,觉得晚期癌症“治愈希望渺茫”,整天郁郁寡欢。肿瘤内科分析情况后,建议其同步进行放化疗。

  经3个月不到的观察治疗,方阿公原先不能切除的肿瘤已经成为可切除的肿瘤了。而且6年后的今天,方阿公年虽近七旬但身体依然硬朗,这让其家属备感欣慰。

  朱佩祯希望借此病例纠正市民对放化疗的认知误区:“ 放化疗其实是肿瘤的综合治疗不可或缺的部分,放疗手段如三维适形放疗,可根据不同病人的肿瘤大小、深度、形状进行三维定位,从而最大限度地将放射量集中到肿瘤病变区内,而医院在2015年7月引进的与省级医院相同的放疗设备——Triogy直线加速器,治疗威力不容小觑。”

  联合会诊 为患者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确诊癌症后,患者和家属都会非常担心,经常多方求医。不过在市一医肿瘤内科却有个特殊的现象:一些患者家属从上海、杭州等地回来后,还会专门找主治医师说,医生,你给我定的方案跟省级以上专家定的一模一样!

  据悉,癌症患者在治疗时其实没有绝对的标准,医生常会结合个体情况如疾病位置、身体状况、家庭经济状况等制定适合患者本人的放化疗方案,前期方案主要由主治医生本人结合患者情况制定,考验的是医生是否有过硬的业务水平。

  为给肿瘤患者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今年该科医生在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还通过开展肿瘤多学科会诊、肿瘤MDT讨论等给患者更加满意的医疗服务。对于疑难患者,由患者本人或者主治医师提出申请,医院召集肿瘤内科、肿瘤外科、放疗科、介入科、放射科、病理科等相关科室资深专家,结合患者病情、影像资料、病理结果及各科治疗规范等,给患者制定最佳治疗方案,这种多学科会诊方式不仅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治疗科学性,还能不断提高临床医师的医疗水平,获得了患者及其家属点赞。

  减轻病痛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数据显示,在住院期间被诊断的癌症患者中有1/4会伴有疼痛感,在接受抗肿瘤治疗后,出现疼痛的患者比例上升到1/3,而一旦处于癌症晚期,患者的意志力下降,疼痛增加,开展有效地镇痛治疗对提高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而言十分重要。

  过去对抗癌痛,一般是等痛了才通过打止痛药止痛,不能达到满意止痛效果,而部分患者担心长期用药会产生副作用,也会在不告知医生的情况下自动减少药物,这些都不利于患者对抗癌痛。

  为使癌痛患者达到无痛的目标,作为省级癌痛治疗示范病房,市一医肿瘤内科在接治病人时,就会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三阶梯止痛原则,对患者癌痛进行评估,确定好剂量,患者只要按时服药,就能消除疼痛,病情控制以后,可直接门诊配药,在家里继续服用,方便家属照顾。

  朱佩祯表示,在镇痛过程中,医护人员会随时观察患者的症状,如面部表情的变化,结合患者主诉,及时帮助患者消除疼痛。在这过程中,护士也会随时关注患者的疼痛情况,及时向医生反映。如果患者经过有效的抗肿瘤治疗,病情好转,医生会按照病情予以减少镇痛药剂量。

  坚持学习 向精准时代迈进

  未来肿瘤治疗的发展趋势怎样?自2015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精准医疗计划”后,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国内外学者纷纷将目光投向了精准医疗。

  精准治疗最早获益的是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自从2000年发现了针对这种疾病的靶向药物后,患者可以在家像吃降压药一样口服治疗,且已进入医保报销范围,目前我市最早获益的患者已生存15年以上,该患者已有86岁高寿。

  据统计,精准医疗(也就是靶向治疗)使得接受这种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生存率也明显提高,平均生存期达35个月以上,最长者已超过5年。有更多患者能够带瘤生存,肺癌有可能变成一种“慢性病”。

  新的靶向药物不断被研发,再加上肿瘤领域技术发展很快,医疗知识更新得也更快,每年都有新的指南,新药不断研发,这一切都要求医生及时更新治疗方法,与上级医院同步。朱佩祯说,医生只有在工作之余依旧刻苦学习本专业医学理论知识,熟知本专业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不断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引进并掌握最新的治疗方法,才能与时俱进,使患者能得到更好的治疗。

  □记者 陈慧 见习记者 叶宁


永康日报 市一医 00013 2018-05-30 永康日报2018-05-3000005;永康日报2018-05-3000007;永康日报2018-05-3000006;永康日报2018-05-3000008;永康日报2018-05-3000009;永康日报2018-05-3000012;永康日报2018-05-3000010;永康日报2018-05-3000011;永康日报2018-05-3000013;永康日报2018-05-3000014;永康日报2018-05-3000015;永康日报2018-05-3000016;永康日报2018-05-3000017;永康日报2018-05-3000018;永康日报2018-05-3000019 2 2018年05月3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