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经营户念出新生意经折射市场转型升级
■走进五金城看行业
开栏语:乘着改革开放40周年的东风,我市经济发展取得了瞩目成就。从小五金迈向现代五金,我市业已形成工具五金、日用五金、机电五金等行业类别,五金城作为我市产商结合最重要的载体,与五金产业发展相辅相成,成为了我市各产业繁荣与否的风向标。今起,本报开辟“走进五金城看行业”专栏,优选五金城内10大行业介绍发展现状、瓶颈和新风口,以及对我市经济的贡献,以让行业带路人被关注、行业营销经验得推广。
□记者 应柳依
舒畅:“互联网+”拓渠道
近两年,经商20余年的舒畅悄然转变生意经,忙着提品质拓渠道:“金都市场又完成了新一轮的提档升级,转向‘互联网+’经营,我们要跟上脚步。”
追溯历史,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一批敢吃螃蟹的永商借力专业市场贩卖五金致富,也为永康特色产业发展带来了全新势能。正值此时,舒畅入驻了刚兴建的金城市场,即五金城一期市场的前身。“生意红火时,现金采购仍要等货7—10天。”舒畅回忆,永武缙周边的客商都来此批货,老一批经营户也趁机赚厚了家底。
2011年,因市场扩张,舒畅从金城搬到金都,店面由30平方米扩到200多平方米,产品从厨房用品扩至五金电器、酒店用品、厨房设备等。
“受‘互联网+’冲击,我们老一辈商人也得赶潮流。”舒畅坦言,五金城陆续开辟“智慧五金城”“尚五金”等程序,他也跟着触网销售转型升级。
胡金云:工业旅游育客商
南方厨具负责人胡金云也是五金城市场的“常驻将军”,1992年起,就在一期市场扎了根。
“我早前卖的是锄头等农具,经营4年后,走南闯北的经历让我意识到日用五金是新拐点。”胡金云当机立断,将家用电器、五金制品、儿童用品、杯壶等产品捆绑销售。果不其然,短短几年,五金城出现了成倍增长的日用五金销售门店,也为众多商户带来了可观的利润,上演了一个个创富奇迹。
“最红火要数十年前。”胡金云说,2012年后门店销售业绩略有下滑,主因是全国各地的批发市场逐渐完善,加之网上商城分食了蛋糕。
2016年,五金城市场尝试借力旅游业推动工业经济发展。“商户可以通过工业旅游推销产品,培育更多零售商,初尝市场商场化带来的甜头。”胡金云也抢抓机遇,融入工业旅游发展领域。
■商户有话说
重新定义爆款
从柠檬杯到指尖陀螺,经销商都曾对爆款趋之若鹜,然而,单一的潮流时尚抓住了一批更看重低价的消费者,一件件爆款如昙花一谢。
就日用五金行业新风口而言,两位老将认为关键是需要重新定义爆款。“爆款思维应抓住核心消费人群,打造持续性爆款群。”胡金云认为,随着消费升级和供给侧改革深入,爆款被冲击,形成多元化、个性化融合的消费场景,而此前让经销商没有安全感的爆款是因为供应链渠道单一,跟风现象严重导致利润摊薄。
舒畅提到了“走出去”,他坦言,以前店铺主要从固定的批发市场或工厂拿货,缺乏自主设计能力。日用五金种类繁多,虽然无法实现自主加工设计,但走出去、引进来,更有利于打造精品式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