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握拳并不能测血管是否硬化
医生认为,定期体检比依靠自测更有意义
□记者 程轶华
人体的血管如同地球上纵横交错的河流,分布在身体内的每个角落。它和心脏一起组成了人体内连续的封闭式输送管道,管道在体内四通八达,将血液输送到全身每一个部位。从30岁以后,血管斑块变大就加速了,再加上现代人生活忙碌、饮食没有规律、久坐不动,不知不觉中让血管更为脆弱。一旦出现血管硬化或者堵塞的现象,就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有不少人已经意识到了这点,为了及时掌握自己血管的健康状况,他们从网络上学习了一些号称可以检测血管是否硬化的自检方法。
其中被传得最多的方法就是,一个人只要握拳30秒,就能测血管是否健康。它的测试方法是:用力攥拳30秒,观察肤色变化时间来确定血管是否出现了硬化。
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是:当握紧拳头时,手掌的血管会受到压迫,这会阻断血液流通,手掌因此会变成白色。手掌打开后,随着血流的恢复会恢复原来的肤色。
这一过程如果很快完成,表示血管健康、弹性好,血液循环正常、末梢神经比较灵敏。
如果需要20秒以上,肤色才能恢复,就要当心是不是存在动脉硬化了。
这种自测动脉硬化的方法可行吗?记者做了调查求证。
龙川家医院内科主任李成玉说,手掌血色回流的快慢,并不能判断这个人血管的好坏,顶多只能证明这个人的末梢循环是好还是坏。实际上,皮肤供血主要来自于毛细血管,所以由恢复正常颜色的时间来判断动脉血管的硬化与否,并不准确。相应的,如果给手掌供血的动脉,如桡动脉、尺动脉真的出现了严重的狭窄,那恐怕不用攥拳,手掌也不会维持正常的颜色,而且还会出现手发冷、发麻等情况。
李成玉介绍,人的血管就像家中自来水管一样,用的时间长了,管道内壁就要结垢、生锈,逐渐导致管道受阻而无法供水。血液中的“水垢”是指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它们在血管壁上越积越多,形成如同黄色小米粥样的斑块。久而久之,使血管壁弹力下降,血液流动受阻,最终因缺血而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可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变窄。动脉硬化是看不出来的,只有通过医学仪器的检测,才能判断血管是否有动脉硬化的症状。
“随着年龄增长,血管难免会发生硬化狭窄。但是,我们是可以通过注意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来延缓动脉硬化发展速度的。”李成玉说,合理膳食、适当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不吸烟不酗酒、积极治疗与本病有关的一些疾病,例如高血压、肥胖、高脂血症、痛风、糖尿病等,都是保护心血管应该做的。
他还强调说,健康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及时咨询医生,比依靠自测发现问题要更加有意义,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