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华釜山同岭古道山花错落 树种多样
石阶承载古迹 传说吸引客流
创国森之十大古道探访系列报道④
华釜山同岭古道依傍方岩镇华釜山顺势而上,春末夏初,记者一行从方岩镇后浅村钱氏宗祠出发,一步步走去,路基从水泥至山脚变成泥土,再往上部分路段设有石阶,半山腰处古道逐渐收窄而渐渐显露出历史的痕迹。
该古道在方岩境内串联起11个村庄,在庙口村与铜山岭钱王古道相连,沿途山峦高低起伏,明媚山花点缀其中,覆盆子、野樱桃等野果俯拾皆是。山麓上的高矮灌木、阔叶林清新了山间空气,各种岩洞中也充满了各种革命的红色故事。
后浅村历史悠久 红色革命故事口口相传
作为起点的后浅村位于方岩镇北部,全村现有390户,人口1100人,98%以上家庭是钱王后裔,第二十代钱润从铜川桥里迁入候迁,后简化为后浅。
后浅是文化古村,村中文物古迹众多,有老厅、新厅、钱氏宗祠、新祠堂等一大批古老建筑,是典型的江南小桥流水人家,古典唯美。后浅村村民钱松林将这段历史娓娓道来。
钱氏宗祠始建于1712年,至今有300多年历史,民风淳朴、山清水秀,文化有“水灯文化”“古道文化”“打罗汉文化”“钱王文化”“书画文化”“唱鼓词文化”“草根音乐文化”等。该村在农林局的支持下一直致力于森林建设,村前屋后总见绿荫,并在村里竖立宣传牌,告诫大家在注意森林防火、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毁林开垦、开矿、采石以及毁损公共服务设施设备等。干部村民爱绿护绿,自觉行动,在去年开展的“十大古道”评比中,积极配合,希望古道能得到妥善的保护。
在后浅以及附近的村庄中,总是流传着红军革命的故事。其中谭岩、戈阳、腰岭尖是众所周知的中国革命老根据地。1938年至1939年间,永康解放后首任县长应飞与永康第六支队、第七大队长李文华,区干事钱同旭等从事革命事业,曾在山中躲避。村民胡明月常常帮他们带生活用品。
有一次国民党古山保安队获一个线人的举报,于是派保安队队长卢某带人进山围剿,搜山搜到约领尖胡斯谱的家,追问应飞下落,而胡斯谱一家人无论敌人这么敲打、恐吓,都不讲出秘密,敌人无计可施,将胡斯谱以及三个儿子全部带到永康监狱关了三个月之久才放回。后来应飞不怕生活艰苦,带领群众,壮大革命力量,实行减租减息,土地改革,为永康解放作出了贡献。
华釜山海拔500多米,主顶峰占地300余亩,遍野苍松翠竹,春有鲜花秋赏月,夏有凉风冬吟雪,足有诗情画意自然天赋,沿途有殿宇,路亭,千步石级迎宾客,历史古迹悠久,不乏许多古建砖瓦。而这些历史足音,与同岭古道密不可分。
古道石阶常年累月经过无数人修葺、踩踏,形成了形状不一却排列整齐的山间小道,起伏不断,但一步一格,让人在雨天也不至于脚步打滑,这的确是“历史的足迹”。几场春雨后的石头,越发洁净,把原汁原味的风情古韵呈现在世人面前。让人想到以往路人担运货物,一肩挑的可能就是一家人的生计,古道昔日的风采仿佛在眼前。
石阶两旁,绿树葱茏,或以常绿阔叶林为主,低矮灌木参差交错。记者前往踏访时正是春意盎然之际,山花以野杜鹃为主,常常见得一片红透山坡,山花群主要分布于海拔200米左右的半山腰位置。钱松林说正值春夏季节,时常有驴友上山走走古道、赏赏美景,而当地村庄也有意打造精品徒步线路,发掘旅游文化,助推当地乡村振兴。
据当地人介绍,此处古道为原方岩镇至新店、前仓、缙云方向的主要交通要道,在公路开通前,古道上每天都有不少行人穿行其中。如今这里成为了游客们感受大自然的好去处,绿意漫山遍野,山花一簇挨着一簇,在古道两旁摇拽身姿,欢迎大家的到来,常常让见多识广的驴友也沉醉不已。
古道沿途山花错落 石阶呈现往日风采
多种文化叠聚成辉 “神龙”折射古人想象
“古道距今有几百年的历史,这里山村众多,道路多而且长,商运道、进香道等道路星罗棋布且互通有无,可以说古道是那个时代经济、文化的缩影,蕴涵厚重的文化底蕴,也是区域发展的一种历史见证。”钱松林对那些故事如数家珍。
离古道起点大概三分之一处,有一条龙潭小瀑布。这个瀑布坐落华釜山南面,源头位于龙头背水库,从上到下,约长200米,曲折多姿,飞流而下,是一处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以前人们负柴薪、盐等重物,路过此处都可以在这里休息饮水。”钱松林说,山泉甘甜,人们饮足了便又精神抖擞地上路。
据考,这个龙潭还有个周边村民都耳熟能详的传说:很久以前,华釜山半山腰有一条恶龙,不安分守己,做了许多坏事,很多百姓到山中的庙里告状,请得道高僧把恶龙赶走。于是有一天高僧拿着锡杖到龙潭边,用锡杖敲了三下山石,大喝“畜生,哪里走?”恶龙大惊,跑出龙潭,因跑太快尾巴被山石夹住,只能断尾保命,拖着上半身跑到缙云百丈潭,后来恶龙思念华釜山,每年农历六七月间都要回来看老家,并且带来乌云密布、狂风暴雨。
农历六七月份正是夏季雷雨高发期,古代的人们就用充满想象力的传说故事来解释自然现象,透过这些故事,我们穿越漫长历史,了解到当年人们的生活景象。
全程约8公里的休闲徒步体验,在别具烟雨江南的春色里,我们不仅触摸到历经千年的厚重古风遗韵,正如徒步参与者们所说:“在这里,不仅是徒步的快感,还有脚底下文化的热度,历史的厚度!”
村落间的交往、宗教的活动、神龙高僧等神奇故事,散落或留存在古道两侧,从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古道所蕴涵的厚重文化底蕴和灿烂的华釜山文化叠聚成辉。
老宅或成民宿 带动古道经济
记者下山时,恰遇一队爬山爱好者在古道边歇脚,经过数十里山路。徒步到这里,脚力好的人也气喘吁吁。
“我们有空就来爬山锻炼。”胡女士告诉记者,“这里是第一次来,自己带了水跟一些食物,但还是希望山脚的村庄里可以有地方提供补给。”
“现在大多数游客来了以后,爬个山、逛个景点、拍拍照,就打道回府了。”钱松林说。如何将旅客留下,带动周边村庄产业发展,成为了古道沿途村庄需要考虑的问题。
“村里有很多老宅,可以考虑打造民宿。”后浅村党支部书记钱永清介绍,村中不乏古味老宅吱吱呀呀的木门、门上的铜环、门前青石,还有些建筑很讲究,门楣、梁枋、窗楹,都是精雕细刻。
“有几位游客跟他预订了周末的住宿。游客住在这里,更能原汁原味体味古道文化。”他说,现阶段这还只是一个设想,以后发展思路可以围绕古道做做文章。或可由村集体从农民手里租下老宅,村把古道附近几处老房子改造成各具特色的精品民宿,打造古道客舍小镇,留下更多游客。
记者 俞夏冰
龙潭小瀑布。
后浅村钱氏宗祠。
曾经革命同志的居住地。
山脚下的路牌。
古道两侧植被掩映,贴近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