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一周专题

文章导航

  回首看星辰 永城慢慢行

  南溪健身步道自2016年开设以来,一直深受运动爱好者的青睐。这条步道总长约12公里,由白垤里行至寺山脚,再沿南溪两岸分为东西两条,向东通往石柱镇,西侧通向前仓镇。3米宽的透水混凝土步道平坦而开阔,穿梭于溪边树荫之间,沿途恰逢历山的巍峨山脉与南溪的青山绿水相得益彰。步道两旁,植被繁茂,令行人有如身处植物图书馆。5月正值初夏,正是各种小野花的盛放季节,旋覆花、鸭拓草、细叶蓼、小刺盖等星星点点地缀在满目青绿之中,使得这幅生态画卷更显生动起来。

  上石桥,赏瀑布,听鸟鸣……此处一河两岸的别致风光正好为“晨运一族”提供了早起的理想去处。徒步的、竞走的、骑行的、压腿的、打拳的……清晨6时的南溪步道已是一番热闹景象。一路上,晨跑的人不可谓不多。

  伴随着整齐的口号,一支身着亮色运动服的晨跑队伍正迎面而来。此时已近7时,晨光映照在一张张淌满汗珠的脸上,“加入队伍,和我们一起跑!”见记者跟随在晨跑队周围,这支“嗨嗨跑团”的团长周献发出了邀请。经探问得知,这支“嗨嗨跑团”目前有13名跑友,入团标准是 “热爱生活、热爱家庭、热爱跑步的中年人”。

  每天早上5时集合,热身完毕,5时20分左右从寺山脚起跑,自白垤里绿道跑向石柱方向,到达新店桥头再返回,“来回是16公里左右,我们大约能在90分钟内完成一个来回。”周献今年48岁,坚持晨跑两年多,这条南溪步道已然成了他日日要相会的老朋友。即便是寒意正浓的冬春两季,他也不曾爽约。他说,南溪步道路线笔直且视线开阔,加之建在山野溪畔,没有杂音扰人,行跑其中舒心宁神,尤其适合中距离慢跑爱好者。

  在这条7620米长的步道上,无论在清晨还是傍晚,往前仓方向和石柱方向,都时不时能见到垂头奔跑的人。他们或单影,或成群,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只因为热爱跑步而每日相聚在这里。他们相互监督、相互鼓励,用运动软件记录足下的里程,向朋友分享由晨跑构成的快乐。整座小城,也因此变得朝气蓬勃。晨练的人们,代表的是这座城市的精神状态,而健身步道则象征着健康理念和生活方式。一条普通的林间绿道,因步履不停而被赋予了特殊意义。清晨的小跑、白天的骑行、傍晚的漫步,令这山风中的绿意盎然、山林间的百鸟清鸣、溪水里的鱼儿欢唱越发清晰起来。

  南溪健身步道

  强身健体 步履不停

  唐先镇十里长廊游步道

  听清风鸣蝉 闻瓜果飘香

  站在唐先镇十里葡萄长廊的起点处,看那掌状的葡萄叶郁郁葱葱,把棚架遮得分外严实,恰好挡住了来势凶猛的夏日烈阳。棚架下面,自然就成了一条清凉绝妙的绿色隧道。而由红色塑胶制成的游步道正巧紧挨着这条“绿色隧道”。这条3080米长的游步道沿着葡萄长廊一路延伸,穿过垂钓基地,经过农庄,绕过菜地,途经大石坎自然村,最终落脚于素有“桃花源”美称的太平新村。

  信步于苗圃间的绿道,与三三两两的果农擦肩而过,两侧是葡萄藤下垂挂的一串串青翠葡萄,一卷田园诗画正徐徐展开。蜿蜒而行,走走停停,常能寻到新的惊喜——枝繁叶茂的桑葚树、琳琅满目的多肉园、黄澄澄的枇杷树、硕果累累的小番茄地,原汁原味的乡野自然风光尽收眼底。一路上,你可以听听乡村的交响乐:簌簌的风拍打树藤声,哗啦啦的田垄溪流声,哔哔啵啵的农家烧竹声,还有此起彼伏的蛙鸣与狗吠。

  十里长廊的后半段步道沿太平水库而造,行走之余,不妨在水库边上的凉亭里小憩一会儿。看宽敞的水面微波轻漾,荡涤尘嚣,清冽的水汽袭来,好似五脏六腑受了一次“洗礼”。

  只见一个略微有些驼背的身影,正拄着拐杖在水库边的步道上慢走。这位散步的老人,叫施月琴,今年84岁。她的家,就在大石坎村。施月琴告诉记者,自己年纪大了走不动远路,于是常在儿子的陪同下在家门口前的这条游步道上走一段。“当时这条路还没专设绿道,不安全。走的人没有现在多。”

  施月琴说,因为葡萄长廊属村庄间互通干道,且只有两条车道,来往车辆多,车速又快。步道没造好前,在长廊边沿行走,惊险情况绝不少见。对于施月琴这般行动迟缓、听力较弱的老人以及个子娇小、不容易被发觉的幼童而言,这条游步道的开通,是一把保护伞,人车分流,保证行人安全。

  走在这条景观丰富的生态步道上,不难发现,安全是它的设计重心。比如,在靠近水库的观景点设置观景平台、加固护栏、警示牌;铺装材料上选用了表面摩擦力大的材料;沿途设置了休憩亭、卫生间等惠民设施。这些微小的亮点放在5公里长的路段上其实并不夺目,但却又实实在在地使散步的人们享利其中。而这正是政府与百姓之间所铺设的“心中绿道”,于细节之处提高民众在精神生活上的“宜居水平”。

  丽州南路至永康南站慢行系统

  身在城区 乐在山野

  置身城区的你,是否已察觉我们的城市患上了“汽车时代”的“城市病”?每天上班、下班高峰,公交车、小汽车、三轮车、电动车、自行车一股脑儿地挤成一团,只为夺得先机穿越红绿灯,骑车人夹在飞驰的机动车中间混行。机动车道之外就是窄窄的便道,有的人为了避开危险,便骑上便道,与步行的市民“抢道”。于是,行人常常显得“无路可走”。

  城市在饱受交通困扰之后,绿色出行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接受,与之相呼应的,我市也已开始规划并建设城市慢行系统。丽州南路永康南站路段即是一个目前已完工并投入使用的典型案例,这条2公里左右长的笔直大道堪称一道城中风景线。

  丽州南路彻底实现机动车道与慢行道分离,并在两侧保障了步行道、骑行道、公交道等慢行车道有足够的道路容量,其间用茂盛的树木、花丛分隔开来,确保行路视线的同时又美化了观感。慢行其间,满目苍翠,满心宁静,不出城市便可得山野之乐。

  王昀是一名电子技术人员,日常工作强度大,习惯每天早上来一场酣畅淋漓的骑行降降压。他说,对他这样的自行车“发烧友”来说,建设这样的慢行道是件大好事儿,家在附近的他一得闲暇就来绕几圈。

  交通功能始终是慢行系统的根本,慢行系统的意义正是让“车的城”逐步回归“人的城”。它是一个城市的轮廓,它让市民得以感知城市。城市需要有供机动车驰骋的快速道路,自然也需要有供行人和非机动车出行者使用的慢行分道,只有两者互不干扰,才能形成有序、快捷的城市交通。

  □见习记者 马忆玲


永康日报 一周专题 00019 2018-05-25 永康日报2018-05-2500006;永康日报2018-05-2500010;永康日报2018-05-2500009;永康日报2018-05-2500008;80760;80761;永康日报2018-05-2500014;永康日报2018-05-2500015;永康日报2018-05-2500016;永康日报2018-05-2500011;永康日报2018-05-2500012;永康日报2018-05-2500013;80755;80754;80752;80763;80765;80766;永康日报2018-05-2500007 2 2018年05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