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地名故事

文章导航

  千年泮川 御赐川堂石策后人

  泮

  川

  ●泮川村

  ◎唐先镇

  ◎象珠镇

  2  1  7  国  道

  □记者 应桃蕊

  唐先镇泮川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宋、元时代,北靠义乌,南邻东阳,位于三县交界处。村中一幢幢老式古宅,在群山环抱中随着北山南坡的地势连绵起伏,东南两侧各有一条山溪,人称“前溪”“后溪”,沿村旁蜿蜒流淌,象征着川流不息。

  明嘉靖皇帝赐“川堂石”

  据《永康县地名志》记载,泮川,别名泮石。原村东有条大路,沿山濒溪,旁有一巨石,悬伸道路上面,阻碍交通。其后,有人将巨石爆破,遂名村为“破石”,后雅化为泮石,现衍称泮川。

  自古以来,只有府堂、县衙大堂方能摆设“川堂石”,以促来者见到“川堂石”后心生尊重、敬畏之意,使厅堂更显庄严、肃穆。

  泮川宗祠虽非府堂,其内也曾有一块石板,平铺在宗祠地面上,其石长1.5米,宽0.6米,厚0.2米,此即明嘉靖皇帝所赐“川堂石”。

  据《泮川周氏宗谱》所载,明世宗嘉靖年间,泮川村村民周勤创建了闻名永康的两个半书院之一的“仰屏书院”。在求学者中,有王崇、程文德二人好学上进,周勤很是喜爱,视二人为亲子资助。王崇、程文德亦认周勤为义父。

  在周勤教诲下,王崇与程文德学业非凡,书法出众,于嘉靖八年荣登亚元(古代科举乡试第二名至第十名)、榜眼(古代科举殿试第二名)。王崇中亚元后,为感谢仰屏书院恩师教诲培植之恩,特向皇帝奏章,喜得御赐“川堂石”。由王崇奉旨,将“川堂石”直铺泮川周氏祠堂正中地面上。勉励周氏后裔奋发上进、堂堂正正做人。

  恰巧当时泮川周氏宗祠竣工,程文德亲笔手书“宗祠”牌匾挂于泮川周氏祠堂门口之上。

  御赐“爱莲堂”堂号

  泮川始祖周恺,讳凤,字杉仪,号石崖,生于靖康丙午年,元朝封“道国公”从祀圣庙。元朝延佑年间,随金华泮塘先祖周时文迁徙到永康泮川。

  据《周氏宗谱》记载,周氏宗祖濂溪公,为官30多年,廉洁奉公,以名节自重,严格要求自己,其人品甚高,胸怀磊落,为官所得俸禄基本用于救济贫困乡民和困难亲友,深受百姓拥护和爱戴。

  濂溪公一生最爱莲花,《爱莲说》就是他的人格写照:“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特受皇帝御赐“爱莲堂”堂号,并配予对联:“军推细柳,品合爱莲。”

  为褒奖濂溪公仅次于孔孟的卓著功绩,朝廷封其溢道国元公,世袭五经博士,宋“大儒学士”封汝阳伯,从祀圣庙。

  永康村名探秘

  市民政局、永康日报社主办

  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协办

  中福在线永康销售厅

  特约刊登

  地址:五金西路102号

  电话:87186789


永康日报 地名故事 00015 2018-05-24 永康日报2018-05-2400017;永康日报2018-05-2400018;永康日报2018-05-2400020;永康日报2018-05-2400019;永康日报2018-05-2400021;永康日报2018-05-2400024;永康日报2018-05-2400023;永康日报2018-05-2400028;永康日报2018-05-2400029;永康日报2018-05-2400025;永康日报2018-05-2400026;永康日报2018-05-2400030;永康日报2018-05-2400027;80650;80651;80653;永康日报2018-05-2400031;永康日报2018-05-2400032;永康日报2018-05-2400033;永康日报2018-05-2400034;永康日报2018-05-2400022 2 2018年05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