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型制造业体系 推动全流程信息化改造
我市智能制造已呈现星火燎原之势
□记者 吕高攀
本报讯 高精度激光切割机绣出美丽的图案,全自动数控折弯机、数控开槽机勾勒俊朗的轮廓,自动焊接机器人快速完成组装,平均不到两分钟,一樘打上“步阳”标识, 有手机远程监控、可视化智能红外线感应猫眼、智能锁具和拉手、指纹开锁、报警录像等功能,具备高科技含量的智能精品安全门整装待发。
在步阳集团,一场以智能化、信息化为“钥匙”的全流程再造的革命已悄然掀起,目标直指研发、生产、管理、销售、物流的全面贯通和模式创新,推动我市门业制造的转型升级。
犹如一缕星星之火,智能化改造给五金产业带来燎原之势,它成为我市提升制造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市打造中国乃至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必然要求。
“做智能制造,不是公司管理层头脑发热,而是整个公司发展的战略方向,‘中国制造2025’行动可以说为每一个在生产领域中打拼的人都指明方向。三锋的智能化改造,不仅管理层要懂,每个员工都要懂,司机、厨师、保洁员也不例外。”浙江三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启动大会上,董事长黄会飞如是说。
在省智能制造专家组驻我市工作组第一小组组长赵拥军看来,五金产业有特色、成系列、有市场、有品牌,部分企业产品开始向智能化、差异化、高端化发展。同时,不少企业经过机器换人,关键工艺装备实现数控化、自动化,局部实现智能化生产,减少了用工,提高了效率和质量,达行业先进水平,为全流程智能化改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实施振兴实体经济(传统产业改造)和“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试点示范县市为契机,我市企业主动适应智能制造的新浪潮,智能化改造如火如荼。现阶段,我市初步确定三锋、王力、步阳、炊大王、千禧龙、安德、哈尔斯、求精热处理、飞剑、飞哲等14家企业开展智能化无人工厂(车间)建设,总投资超过20亿元,覆盖有色金属、门业、杯业、炊具、小家电等行业。
今年,五金产业的智能化改造推进工作多点发力,齐头并进。我市多次组织企业家代表团外出考察,学习先进经验,最大限度调动企业家的积极性;被誉为企业开年“大红包”的工业新政则更是聚焦于智能化改造,最大限度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省智能制造专家组驻我市工作组深入各个行业,为每个企业诊断开方,积极培育本土化工程服务机构,通过外引内联,最大限度强化市场主导作用。
下一步,我市将深入实施推动五金产业信息化、智能化创新发展战略行动计划,重点围绕智能产业、智能应用,全面建成省级创新综合服务体,构建智能创新体系,引进和培育一批专业服务机构,形成技术、人才全面合作,推动全市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