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古山“跑长”大步跑起来
□本报特约评论员
王国荣
古山各村各条线上的“跑长”们通过强大的微信群,把看似小事但对个人来说是大事的事统统都“跑”到位了,宁可“跑长”多跑腿,也要让村民群众少跑、就近跑、零跑腿。
小队长、大队长,校长、班长、小组长,科长、厂长、董事长,村长、镇长、一直到省长……中国带“长”的头衔,数不胜数。如今,浙江大地继“五水共治”战役产生了“河长”后,永康古山镇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又出了“跑长”,这个新头衔还是第一次听说。
在本报13日第3版的报道中看到,古山公安服务中心在古山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创新思维,成立“跑长团”,聘请55个行政村的70位网格员担任“跑长”和警风监督员,组建“跑长”微信群,“跑长”将待办事项和已准备的证明材料发到微信群里,民警及时审核和指导,符合办理条件的可由“跑长”代办,避免群众“多跑一次”。这确实是个新招,说明当地为进一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提高办事效率和优化政务环境,在积极动脑筋、办实事、勤作为。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是深化和推进浙江改革强省发展战略的有力举措,是我们浙江的一个品牌。但是大家也都知道,自从这项跑在全国前头的改革实施以来,反映在办事窗口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甚至有的还停留在口号或表面上,没有把社会舆情与日高涨的“最多跑一次”改革真正落到实处。去年有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一位上任才两周的著名地级市市长在以普通市民身份“暗访”政务窗口中,要“办”的4件事全都吃了“闭门羹”,次日见报,网络舆情一时哗然。
古山这个“跑长”微信群很好,民警一早在群里收到微信咨询,马上给予回复,“违章停车罚款50元,不扣分,带驾驶证、行驶证、身份证到窗口来处理”,避免了办事群众因相关证件随带不齐而来回跑冤枉路。试想,倘若连诸如处理违章这样的日常小事都不能跑一次解决,甚至要让群众跑断腿,那么群众心里会怎么想?他们肯定会说,都是忽悠人的“花架子”。如果这种负面怨声在群众心头日久“郁积”,那政府的公信力和官员的形象势必受到影响。所以,从这个角度看问题,古山各村各条线上的“跑长”们通过强大的微信群,把看似小事但对个人来说是大事的事统统都“跑”到位了,就连改名字这样“需要特别慎重”的事都一一向当事人交待清楚,群众心里就特别踏实和满意。
宁可“跑长”多跑腿,也要让村民群众少跑、就近跑、零跑腿。古山“跑长”大步跑起来,新招实施才一个月,“跑长团”就已在微信群里开展相关办证办事业务培训3期,解答咨询60多人次,为村民代办跑腿20多人次,群众理所当然要为古山“跑长”鼓掌。
“凡是为民造福的事就一定要千方百计办好”,这是习总书记的谆谆嘱托。从古山“跑长”新招一隅可见,浙江扎实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就是为了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让改革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小到一个乡村,大到一县一市,“最多跑一次”改革任务必须层层紧抓、持续深化,多创“全省领先”甚至“全国领先”的成功范例。尤其如今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政府机关的资源、数据共享已不是难题,群众到政府机关办事“只带一张身份证”也不是什么奢望,完全可以利用强大的网络,朝着让数据多“走路”、让群众少跑腿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