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新游记

文章导航

  在里岭脚,连时间都放慢脚步

  阳光下的怡然之地,群山间的宁静村庄

  最向往的生活是小时候在老祠堂里的日子,晚上停电,在屋里点上一支蜡烛,烛火摇晃,然后去院里,坐在一把摇椅上,没有风声,仿佛树叶也在夜里安眠。摇着蒲扇,数星星……

  你呢,也想过逃离城市的喧嚣,重新回到岁月静好的地方吗?今天,记者就带大家去一个深山中的小村庄看看,这个风景优美的村庄就是唐先镇里岭脚村。

  村后梯田

  □见习记者 黄高浪

  深山小村:蓝天下的宁静之所

  里岭脚村村口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我们可能不止一次向往过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在压力繁重时向往这样的去处,不是想逃离,而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里岭脚村的春天满是悠闲与恬淡,温暖的阳光洒下一层金色的布幔遮盖在整个村里。窄窄的石板路、潺潺的溪水声、茵茵的林中树、袅袅的灶头烟,与错落有致的山中小村拼接成了一幅极尽美丽的图案。

  里岭脚村位于我市最北端,处在永康、东阳、义乌三市交汇处,东临五指岩风景区,地形地貌特征以山区为主,沟渠交错,是一座僻静的小山村。全村如今居住着的不过是三四十人,且多为老人。村庄周围群山环绕,山与村相连,人与山共养。

  山势的高落差使得该村的建筑高低起伏,层次分明,还有些石砌院落依然完整地保留着,无声地讲述着村里六百多年的风风雨雨。

  里岭脚村通往外界的仅有一条盘山公路,这条公路依山而建,曲折绵延。还未修建前,这是一条远近闻名的险路,道路一边靠山,一边悬空,往外一看,令人头晕目眩。

  后来公路修建,护栏安装,前往里岭脚村的通行才算彻底畅通。只是这位于深山之中的小村庄始终没有受到外界太多的打扰,这里有着独属于村里人悠闲的生活节奏,时光仿佛也在这里稍稍放慢了脚步。

  上午9时,迎着温暖的晨光,记者驱车进入了大山中。沿着长长的盘山公路一路向上,打开车窗,扑面而来的是带着草木芬芳的清新空气,混杂着阳光的温暖,刹那间让人觉得浑身舒畅,心情都变得越发开朗了起来。

  盘山公路的尽头是一个幽深的隧道,两边是凹凸不平的石壁,仿佛是黎明前最后的黑暗。当穿过隧道的那一刻,金色的光芒迎面而来,里岭脚村也已近在眼前。

  公路左边竖着一块柱石,上面刻着“里岭脚村”几个大字。村口立着高高的牌坊,迎接着每一个到访的客人。

  村庄就在接近山顶的位置,一抬头就是无比湛蓝的天空,仿佛触手可及。以现在的眼光来看,里岭脚村略显破旧,新房老房交错而立,风格混杂,但是那股宁静祥和的氛围,却始终不曾淡去。

  时代变迁:手工扫帚今已没落

  在通往村里的大路边上,记者看到了许多被捆成一团晾晒着的竹丫。一位上了年纪的阿婆在靠墙的一处台阶下点了一堆篝火,拿着竹丫放到火上烤了起来。

  “我们里岭脚的手工扫帚以前在唐先镇是很出名的。赶市时,拉出去基本能卖光。”这位姓吕的阿婆正忙着为做扫帚准备材料。

  手工扫帚是里岭脚村的一项传统手艺,也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村民们主要的收入来源。在村子后面的山头上,有一片片的竹林。村民们从林子里采下竹丫后,先按照扫把头大小将竹丫一份份分开,然后绑成一捆进行晾晒。晒干后,再用明火烤制,烤到竹叶颜色变焦,便用双手揉搓烤过的竹丫,将竹叶完全去除。这样一来,一个简单的扫把头就完成了。

  随着岁月变迁,手工扫帚渐渐失去了市场,微薄的利润也无法为里岭脚的村民带来更多的收入,于是这一项手工艺也渐渐没落下来。

  时至今日,村里的年轻人离开了村子去山下的城里打拼,村里只剩下念旧的老人们留守。制作扫帚也不再是值得骄傲的手艺,只是在年轻人回来探望的时候,老人们当作礼物让他们带回一把。扫帚,仿佛成为了故乡的一种象征。

  里岭脚村背后靠近山顶的位置,是一块块平整的梯田,今年70岁的黄兰芳老人正在地里挖生姜。原来,她的侄孙来村里做客,黄阿婆准备让他带点山里的土货回去。

  黄阿婆告诉记者,她的老伴正在竹林里挖笋,村里别的东西没有,但这些地里长的还是不少的。

  田野里,还有两个戴着斗笠的村民正在劳作,他们时而挥起锄头忙上一阵,时而与一旁的老伙计们聊上一会儿,爽朗的笑声不时响起。

  人烟渐稀:老人们的安居小窝

  踩着长满青苔的石阶,记者走进了村子里,哗啦啦的溪水声应和着叽叽喳喳的鸟鸣声,在宁静的村中谱写出了活泼的音符。村中央的广播喇叭也适时地播放出了悠扬的音乐,在懒洋洋的阳光下,让人有种沉沉欲睡的感觉。

  在村里,记者遇到了76岁的成法杨阿公,说起小村里的生活,成法杨的脸上露出了柔和的笑容:“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拼了,就剩下我们这些老人。我们像一家人一样,经常坐在一起聊聊天。这样的生活年轻人肯定不习惯,但我们是很喜欢的。”

  成法杨自己独自一人住在村子里,他的孩子每周都会回来看望,给他带点生活用品。他说,他喜欢这样的生活,与喧闹的城市相比,里岭脚的安静是他最大的享受。

  村里年纪最大的是97岁的吕培昌阿公,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坐在屋檐下休息。

  作为村里最年长的人,吕阿公掌管着村里祠堂的钥匙,想要进祠堂,就必须通过吕阿公,这是村里人对吕阿公的一种敬重。

  记者准备跟吕阿公聊聊,只可惜他有些耳背,问他话也只是乐呵呵地笑着。家养的土狗眯着眼趴在吕阿公的脚边,似乎在守护着老人。

  里岭脚村是一个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村子,只是在这六百多年中,一直都是平平淡淡,没有特别显赫的人物,也没有特别苦难的岁月。哪怕是抗日战争的年代,小村子也并没有遭到什么破坏。

  当记者在一户户民房前走过时,路边偶尔遇到的老人总会露出微微的笑容。这是一个属于老人们的村子,他们在这里安然地享受着属于他们的老年时光,宁静、平和。

  城区-里岭脚村线路建议

  自驾:城区-唐先方向沿大永线-中山路口转进中金线-沿盘山公路抵达里岭脚村

  公交:在汽车东站搭乘K501C路(开往长川方向)-唐先镇公交站-唐先客运站(搭乘镇村公交抵达里岭脚村)

  里岭脚村

  唐先镇

  大永线

  东清线

  城区


永康日报 新游记 00015 2018-04-13 永康日报2018-04-1300007;永康日报2018-04-1300006;永康日报2018-04-1300008;78015|;永康日报2018-04-1300010;78041;78040;永康日报2018-04-1300009;永康日报2018-04-1300013;78013;永康日报2018-04-1300016;永康日报2018-04-1300017;永康日报2018-04-1300012;永康日报2018-04-1300015;永康日报2018-04-1300011;永康日报2018-04-1300014;78017|;78016|;永康日报2018-04-1300018;永康日报2018-04-1300019;永康日报2018-04-1300025;永康日报2018-04-1300020;永康日报2018-04-1300021;永康日报2018-04-1300022;永康日报2018-04-1300023;永康日报2018-04-1300024 2 2018年04月1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