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一周专题

文章导航

春分

  “

  春分之前,杨柳风虽已袅袅,却仍夹着寒意;到了春分,杨柳风便换成了桃李风。草色带朝雨,卷帘花万重,那温风掠过枝头,惹得杏花烟迷、桃花雾浓,春色于是处处遍染开来。

  暖意荡漾,元气氤氲,正值溶溶农作天气。他们说,春分是一年中最美的节气,因为它是收获希望的起程点。

  □见习记者 马忆玲

  扶犁耕田

  肥沃土地翻滚而起

  农谚有云,“一场春雨一场暖,春雨过后忙耕田”,意为春分时期,天气就渐渐转暖了,降雨也逐渐增多,正是一年中下种春播的好时节。若在农村,春分后的白天,你能在田间地头看到繁忙工作的农户与耕牛。由此,有了“春分农事多,农村无闲人”的说法。

  在石柱镇麻车口村一带,几乎没人不知道俞阿公。每天清晨6时左右,他便牵着牛从家中走出,不疾不徐,且行且停,一人一牛,往返于家与田间,日日如此。

  今年67岁的他自父辈起从事牛耕,至今已有50余年。家里最多时候养了4头牛,如今只余下两头,一头是2岁大的母水牛,一头是5岁大的公黄牛。打小与牛一起长大,与牛共事了半个世纪的俞阿公自然十分懂牛。

  “几头牛一块儿下田地,就能看出好坏。扎扎实实稳步走的牛耕出来的田更整洁,土也不泥泞。我家的牛不但年轻力壮,耕出来的田也比别人家的好。”说这话的时候,俞阿公满脸骄傲。

  因此,常有邻村的人打电话来请俞阿公帮忙去耕田。俞阿公和他的“老伙计”几乎走遍了麻车口周边的各个村庄,稍远的舟山镇、芝英镇也都去过,正准备过几天去泉湖。

  牛的工作量不小,俞阿公自是待它如亲人一般。他家中不设牛棚,几十年来与牛同住一屋,此外还特地栽种了一大片黑麦草,供牛食用。黑麦草是禾本科牧草中可消化物质产量最高的牧草之一。

  俞阿公自家那两亩田地还空着。前几天天气状况不好,阴雨连绵,俞阿公一直没开耕,因为泥土的含水量太高,作物下土会烂根。他计划在春分后,种上别人给他的芋种。从17日起,俞阿公就忙活起来了,到农资市场挑种子,检查农具,清理地膜,修整土地…..顺便拔除地里烂掉的作物,待春分之后,再重新用新的补上。对于他们这些“靠地吃饭”的农民来说,节气很重要,三月春耕不可迟,正所谓“春耕深一寸,可顶一遍粪。春耕不肯忙,秋后脸饿黄。”

  “这段时间,我们永康这边平均气温基本上是13℃到16℃,想要种子正常发芽,最低温度要保证在10℃到15℃之间。水分和光照也足。” 俞阿公说,这就是春耕的好时节了。

  待到春分时期,如果你去麻车口村走一走,远远就能瞧见农田之间,看到一位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白胡老翁,应该就是俞阿公了。在黄牛的牵引下,掌犁开耕,肥沃的土地翻滚而起,他淡定而自若,只是这几年机械化耕作越发普及,他多少会有一丝担忧:扶犁耕田这一传统农业技术正面临着传承乏人的窘境。那牛耕出的更松的土,更灵活的间距,从今往后将要去哪里寻找呢?

  清风般绵柔的茶香

  沁入心脾

  永康多山地和丘陵,适宜种茶。有关茶的历史,早在南宋时期陈亮的《永康县地景赋》中便可寻到踪迹,其中记载“紫烧罐收贮东陈茶,香能扑鼻……”。自古以来,茶既是普遍的饮品,亦是馈赠礼品,“客来敬茶”是永康人的传统习俗。

  恰是“春分三月贡茶时”,这两日正是采制春茶的好时机。在接连几日春雨的润泽之下,各个茶园里,茶芽吐新,茶农们也忙碌起来了。

  沿着江南街道永利村的水库走,可见四面环山,漫山遍野郁郁葱葱。此处远离城市与工业功能分区,空气清冽,人迹罕至,“永康红”的茶叶基地就在这海拔700多米高的茶源头山顶上。窄窄的山路,汽车无法通行,步行大约40分钟方可到达。于是在早晨7时左右,10来个采茶工就得背着竹篓向山顶出发了。

  与普遍呈阶梯状的茶山不同,这里是150多亩的连片平坦茶园,极目望去,一棵棵茶树枝头上的嫩叶青翠欲滴。采茶工们穿梭于茶垄之间,指尖跃起,轻轻一掐,便将嫩绿的茶芯收入背篓中。采茶师傅朱桂桔说,自1999年茶山开辟至今,茶园始终沿用着原生态的种植方法,不以农药治虫,引入山泉水浇灌。

  好巧不巧,今年的开采日正撞上春分。对此,朱桂桔笑着解释:“茶叶沾雨了就不香,放晴后晒上一天的茶叶最好,又香又甜。前两天还落雨不断,一到春分,这雨就停了。”朱桂桔用指尖细细揉捻着刚采下的新鲜茶叶说,茶以春为贵。“我们只采一季春茶,时令茶叶口感最好,夏季采的茶叶就带苦了。”

  由此,“永康红”茶叶基地通常每年4月底后就不再采茶了,任由杂草肆意生长,等到春节前降了霜雪压盖住杂草,刚好当作肥料用。

  追求“纯天然”是“永康红”所属的名茶研究所所长黄永生的一贯宗旨,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茶叶系的他,与茶相伴近40年。在他看来,好茶不仅仅要味好,更要健康。黄永生直言,“起初决定做茶叶是因为喜欢茶文化,如今继续种茶是为了饱自己口福。”凭着一颗匠心,“永康红”凭借其色纯、耐泡、回味甘甜不涩口的优势,屡屡在国内外多项茶叶评比中荣获金奖。

  22日上午,趁着大晴天气,制茶师傅将昨日采下的鲜叶铺开晾晒,这是第一步:“摊青”,其后还要进行“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多重工序。150个绿油油的竹匾,平躺在太阳底下,舒服地伸着懒腰。

  身处此情此景之中,朱桂桔不禁深吸了一口气,清风般绵柔的茶香入鼻,她莞尔道,“看来明天就能尝到今年的新茶了,这可是春分的味道呀!”春的气息,将被装进一个个茶叶罐子里封存下来,留待茶客们用鼻、嘴、心来静静回味。


永康日报 一周专题 00010 春分 2018-03-23 永康日报2018-03-2300008;永康日报2018-03-2300015;永康日报2018-03-2300007;永康日报2018-03-2300009;永康日报2018-03-2300006;永康日报2018-03-2300010;永康日报2018-03-2300012;永康日报2018-03-2300011;永康日报2018-03-2300013;永康日报2018-03-2300014;永康日报2018-03-2300016 2 2018年03月2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