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阿婆写诗
赞美新农村建设
□记者 吕高攀
本报讯 从前想也不敢想,古老农村大变样;四石栏杆当中央,一卷走来好景象……水泥马路通村庄,大车小车回家乡;清口塘水清又清,城头美好成树荫……
20日,古山镇晏塘村文化礼堂内,73岁的朱爱春一曲顺口溜《女儿回娘家》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时值年初五,文化礼堂里热火朝天。台上,演员们卖力演出;台下,村民们共商新农村建设大计。
“我们村名字叫晏塘,正是这个‘塘’字,道出了村庄的特色,新农村建设,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打造良好的水体是关键。”村民们侃侃而谈。不一会功夫,晏塘村党支部书记朱春生的笔记本上就记满了十多页。
宽阔通畅的环村公路、美观大方的文化礼堂、美丽干净的活水清渠……近年来,村干部和村民们齐心的奋斗结出了硕果,为晏塘的进一步发展铺下了坚实的基石。今年,晏塘村农房改造工程被提上日程,村口20余亩生态公园以及文化长廊的建设即将启动。
现场,一直热心村里事业的朱有抗发出倡议,为家乡建设助力添火。倡议一发出,立即得到乡亲们的热情回应,短短十多分钟,33人捐款32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