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医生勇担风险一朝解除患者十年之痛
家属代表患者感谢市一医救命之恩
应根东到病房看望杜老太。通讯员 施王喆 摄
1日,永康日报全媒体资讯中心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来者名叫孙来波,现年76岁,古山人。“我老伴杜妙芬今年68岁,2017年年底查出患有大型听神经瘤,四处打探得知手术风险很高。市一医副院长、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应根东为我老伴做手术,一站就是10个小时,连饭都顾不上吃,其他医护人员也全力帮助我们、关心我们。我非常感激医护人员,希望能弘扬这种‘正能量’。”孙老再三拜托记者,一定要代为感谢市一医耳鼻咽喉科的医护人员,让社会知道市一医医生的医者仁心和高超医术。
□记者 李梦楚
病情复杂,两难之际仍决定求助永康本土医生
记者了解到,杜老太发病已有10年了,时常感到头晕、走路不稳、面部歪斜。10年来,老伴孙老带着她四处求医,做过许多检查,都未查出病因。去年12月27日,杜老太在市一医接受了检查。结果显示,杜老太左脑有一3.8(厘米)×2.6(厘米)×2.1(厘米)大小的大型“听神经瘤”,已压迫桥脑和小脑,与之相连的神经和血管分布错综复杂。
听神经瘤,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比较陌生。它是发源于听神经的一种颅内良性肿瘤。虽然是良性肿瘤,但当肿瘤压迫到面神经,患者会出现面部神经麻痹;当肿瘤压迫到小脑,患者会走路不稳及颤抖;当肿瘤压迫到脑干,有死亡风险。
市一医耳鼻咽喉科医生告诉孙老,杜老太的听神经瘤体积很大,切除手术风险很高,目前我市只有应根东能做这个手术。“我们四处打听,得知有些病友到杭州、上海求医,但有的还是没能下手术台。当时儿子已经在省级医院联系好了专家,希望我老伴能去杭州接受治疗。”面对生死抉择,孙老还是相信永康本土的医生。
1月8日,应根东为杜老太接诊。通过仔细问诊和详细检查,应根东认为杜老太的听神经瘤可以治疗,但应立即进行手术。1月10日,杜老太被安排住进市一医耳鼻咽喉科病房。应根东与其他医务人员为患者研讨手术方案。看到应根东及其他医务人员认真、负责的态度,孙老心中的担忧、疑虑打消了大半。
手术顺利,患者家属向医护人员致以崇高敬意
1月16日,是杜老太接受手术的日子。手术前,医生告诉孙老,手术有风险,杜老太有可能不能下手术台,也有可能变成植物人,还有可能瘫痪。“前期求医过程中,我们对疾病有了一定的认识,清楚手术风险很高。签订风险告知书时,我的手都在抖。但我相信医生,相信奇迹会发生。”回忆半个月前的一幕,孙老的心情仍有些激动。
手术由应根东亲自主刀。从早上8点到下午6点,孙老发现应根东在手术室一呆就是10个小时。这10个小时,对家属来说度日如年,备受煎熬;对医生而言转瞬即逝,与死神紧张拉锯。当应根东走出手术室,告诉孙老及所有家属手术很成功时,家属们再也止不住激动之情,握着应根东的手连声道谢。
术后,杜老太各项生命体征平稳,精神状态也有一定的好转。住院期间,应根东三天两头到病房了解杜老太的病情变化,嘱咐注意事项。其他医护人员也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与关怀。如今半个月过去了,杜老太已能下地行走,并能正常进食。期间,孙老多次想送礼、送红包,表达他对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都被婉言谢绝。
找到记者时,孙老说:“手术前,家属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老伴变成植物人或瘫痪,我就照顾她一辈子。没想到手术这么成功,如今老伴恢复得这么好,感激应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谢谢他们给了我老伴第二次生命!我衷心佩服市一医医生的崇高医德和高超医术。”
一位特殊的来客,道出了一个特别的故事。应根东说,对于医护人员而言,救死扶伤是本职工作,工作过程中忘记吃饭、顾不上休息都是常有的事。对于医生来说,帮助患者的心就是一切的源动力。每当有患者家庭因为自己的努力而“重获新生”,就觉得所有付出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