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市拆违451万平方米
整村连片集中拆违推进小微企业园扬帆起航
□首席记者 张赤奎
本报讯 “古山镇古山四村、胡库下村拆违中”“江南街道双锦、上山门、溪口拆违”……连日来,“永康市三改一拆交流”微信群一如往常般热闹。随着“叮叮”声不断,一张张拆违场景照片不停上传至群里,各镇街区延续去年火热的拆违势头,就此拉开了新一年拆违工作的序幕。
去年以来,我市始终把拆违作为倒逼转型升级的“牛鼻子”工程来抓,以集中拆违周为抓手,坚持“党员干部违建先拆、新发两违先拆、群众反映强烈违建先拆”,结合党员干部“拆违先行”、两个一集中攻坚、重点工作督查等行动,整村连片推进,推动拆违工作从“零敲碎打”向“整村连片”转变、从“分散拆违”向“集中拆违”转变、从“拆村居住房违建”向“拆工业厂房违建”转变,拆违局面实现攻守逆转,真正拆出了公平正义、拆出了发展空间。截至去年12月,全年共拆除违法建筑面积451万平方米,540个村上报“无违建村”验收。
经过一年的努力,拆违已经成为各镇街区工作的常态。对此,江南街道党工委书记蒋东炜深有感触:“去年年初给我们定下12万平方米拆违任务,第一反应是不可能,没想到一年下来拆违面积达到年初任务数的三倍。”还有芝英镇,早在去年6月中旬拆违面积就达到了17万平方米,但该镇和其他镇街区一样,坚决摒弃任务观念,动真碰硬向“硬骨头”开刀,持续打好拆违攻坚战,“根本停不下来”已经成为各镇街区推进拆违工作的真实写照。
“拆”是为了更好地“用”,“破”是为了更好地“立”。我市高度重视违法建筑拆后利用工作,注重与“五水共治”“四边三化”、美丽乡村建设、街角小品打造等工作结合,拆改、拆绿、拆建同步,将拆后土地优先利用为农民建房安置、生态停车场、小公园、街角小品等民生设施,把拆违腾出的土地转换为群众生产生活的新空间,全年拆后利用率达88%。
值得一提的是,为充分利用拆后土地,我市还出台了《关于促进小微企业园建设的实施意见》,对拆后地块进行整合,计划利用3年左右时间,培育形成20个以上产业特色明显、环保安全达标、功能配套完善、服务管理规范的小微企业园。同时,制定企业入园标准,以此拓宽工业发展空间,促进企业转型升级。龙山镇四路口下村山头里工业功能分区颇具代表性。去年12月底,经过两个多月的集中拆违,该区块17万平方米违建厂房全部拆除,在不久的将来,一个总投资约6亿元、能容纳30余家小微型企业的小微企业园将在这片废墟上重新崛起。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坚决将拆违进行到底。”谈及今年的拆违工作,市“三改一拆”办相关负责人语气铿锵。新的一年,我市将在严格防违控违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五水共治”“四边三化”、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工作,继续实施集中拆违周行动,重点推动大区块、大面积违法建筑的拆除,全力争创“基本无违建市”。同时,遵循“即拆即清、应耕则耕、应绿则绿、应建则建”的原则,把拆违还路、拆违改造、拆违增绿、拆违添景等有机结合起来,确保拆后土地得到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