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要闻

文章导航

  坚持“输血”“造血”并行 做好“清扶联闯”四篇文章

  97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部摘帽

  □首席记者 张赤奎

  本报讯 “感谢帮扶单位和结对企业的帮助,我们一定会用好这笔钱,‘借鸡生蛋’,做好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去年,市纪委和浙江道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捐助的25万元,让前仓镇榭垛村摘掉了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帽子,但在该村党支部书记叶仁伟看来,只有不断增强“造血”功能,才是壮大集体经济的根本之道。“我们将积极与道明光学对接加工点事宜,并打算利用拆违后的空闲地,建设‘外来建设者之家’,通过房屋租赁来增加集体收入。”

  榭垛村顺利摘帽,是我市推进集体经济薄弱村脱困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将全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作为一项必须完成的重要政治任务,全力以赴打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攻坚战。截至去年12月底,全市710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已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97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已全部摘帽,年经营性收入达5万元以上的村有455个,占比64.08%,全面完成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目标任务。

  全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是关系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为此,我市专门成立了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工作领导小组,通过走访、座谈、调研、论证,共梳理出集体经济薄弱村存在的“老大难”“底子薄”“债务重”“思路窄”“制约多”“管理乱”“班子弱”等七个方面问题,有针对性地出台了《永康市全面消除经济薄弱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按照“撤并搬迁一批、扶持脱困一批、财政兜底一批”的原则,找准发展方位,配强村集体班子,强化多方位举措,因地制宜逐村提出脱困计划,确保一年内所有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部摘帽,三年内增强薄弱村造血能力。

  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不仅需要好班子、好政策,还要有好的执行力和好的行动力。从2017年起,市财政连续三年每年安排不少于200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重点支持实施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逐年加大村级运转经费投入,2017年共投入6609.95万元;建立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财政兜底保障制度,收入不足10万元的补足10万元;实施“2+1”结对帮扶,开展“百个部门百强企业扶百村”活动,97个结对部门和企业全部与薄弱村进行对接帮扶,落实帮扶资金716.6万元。同时,打好农村发展用地保障、村级组织建设、农村“三资”清理等组合拳,不断夯实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工作的基础。

  在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过程中,我市始终坚持“输血”与“造血”并行,着力做好“清、扶、联、闯”四篇文章,找准集体经济增收路径,全面发挥村两委班子的积极性,充分发动社会力量,通过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资金扶持与政策引导相结合,大力推动各村壮大集体经济,并总结推广党建引领、进村解难、区域联建、资源共享、乡贤回归、众筹入股、物业租赁、产业植入、结对帮扶、盘活资产等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十招”,积极引导和扶持集体经济薄弱村增收。

  市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我市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可持续、增强“造血”功能,把工作重点落在探索路径、制定措施、落实政策上,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扶持政策,不断加大扶持力度,确保已摘帽的集体经济薄弱村“脱困不返困”。


永康日报 要闻 00001 2018-01-08 永康日报2018-01-0800013;71828 2 2018年01月0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