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美丽乡村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动美丽乡村高质量发展
□记者 陈晓苏
本报讯 枕着冬日的宁静安详,永康城乡遍布着如春天般的盎然生机,呈现“时时有美景、处处是好景、一路成风景”的整体风貌。而这一切,主要得益于全面发动、全域推进的美丽乡村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29日,金华市美丽乡村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金华市委副书记、市长尹学群高度肯定永康美丽乡村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效,评价永康做法具有示范、标杆和借鉴意义。
金华市领导马小秋、盛秋平、林丹军、张军、张荣贵、张伟亚、黄敏、傅利常,金华各县市区主要领导和部门负责人,我市领导朱志杰、范晓东、陈嵘、廖育奎、吴婉珍、胡增强、林飞雄等参加会议。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六美三化”工作思路,紧扣规划引领,彰显空间布局美;紧扣整治提升,彰显田园生态美;紧扣业态发展,彰显村强产业美;紧扣民生福祉,彰显民富生活美;紧扣乡风文明,彰显人文风貌美;紧扣基层治理,彰显安定和谐美;全面推进“优雅城市·大美乡村”建设,全市城乡面貌持续改善,美丽经济快速发展,强村富民效果逐步显现。
从江南街道园周村到前仓镇大陈村,再到石柱镇塘里村,与会人员一路行一路看,也一路赞赏。和我市大多村庄一样,这三个村原本也是籍籍无名,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脏乱差现象,在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中,积极主动作为,让美从蜕变中开始,在乡愁中沉淀,在治理中完善,在振兴中扬帆。也正是在不断蜕变不断沉淀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百姓群众主动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来。
环境整治、垃圾分类、美丽庭院、生态廊道、街角小品、文化礼堂、治村导师、“三支队伍”……在我市,很多关于美丽乡村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做法形成了永康经验。通过美丽乡村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少村庄依托绿水青山、田园风光和乡土文化,厚植引进各种产业业态,实现农旅融合创金挣银,开启“美丽引擎”。我市正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升级版行动,持续推动农村建设、改革、发展,朝着“大花园”“大景区”目标阔步迈进。
这些生动实践,引领我市乡村实现美丽蜕变,也引来了各方的关切和肯定。尹学群表示,在永康召开现场会,对全市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有特殊意义。其一,永康是个典型的工业强县,除了农民转化具有优势外,农业绿化、农村美化难度比其他地方更大,其加压奋进的工作状态对全市具有示范意义。其二,永康“义利并举”的地方文化润泽城乡,农村主动发展、内生发展的生机活力对全市具有标杆意义。第三,永康人勤俭、务实、创新的精神已经转化为成果,打造美丽环境,发展美丽经济,共享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对全市具有借鉴意义。
会议指出,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美丽乡村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努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金华新篇章。
会议强调,要紧抓田园综合体建设这一新引擎,以更大决心推进美丽乡村高质量发展。以生态廊道为主载体引领农村产业再出发,搭好发展平台,发展品质农业,强化产业植入,深化农村改革,培育好美丽产业示范带,推动绿色高效生态农业经济发展;以“三个标配”引领农村环境再升级,巩固深化扩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果,继续做强农村垃圾分类“金华品牌”,打好治乱美化提标攻坚战,提升精品项目示范效应,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以“八婺好家风”引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再加强,传家风立家训,扬新风树正气,续文脉提气质,为美丽乡村注入美丽灵魂;以深化“后陈经验”引领乡村治理再完善,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四个平台”建设,完善“三治融合”治理体系,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构建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乡村治理新格局;以低收入百姓增收攻坚战引领农民生活再提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高度重视困难群众生活,全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使广大农民群众全面富裕起来。
会议强调,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以更强保障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落到实处。各级各部门要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于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全过程,强化“党建+”引领、制度建设和作风保障,努力将每一个支部都打造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更好发挥各级党组织在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领头雁作用。 (相关报道详见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