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第一重点

文章导航

  徜徉于大美乡村 醉心于诗画美景

  金华市美丽乡村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侧记

  黛瓦白墙、清流绕村、景色宜人,我市乡村的美丽蜕变,引来了各方的关切和肯定。29日,金华市美丽乡村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与会人员听村歌、看传统技艺表演,充分感受到我市打造“优雅城市·大美乡村”的别样风采,感受到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独特魅力。徜徉在步步皆景的村中,仿佛身处一幅风景秀美的水墨画中。

  园周村:

  干群齐心

  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还没走到园周村,就听到锣鼓喧天。在映湖文化中心的广场前,九狮图表演吸引了大量观众,大家不仅驻足观赏,还拿出手机进行拍照。

  “园周村变化真大。”“园周村的改变是不断积累的,不断发展的。”“都是一点一点建起来的。”看着园周村的村史,与会人员对园周的美景频频点赞,感叹着园周村翻天覆地的变化。

  鳞次栉比的新楼房、路旁的参天古树、生态公园湖面上停泊着的小船、随处可见的花花草草,绿树成荫、碧水环流、鸟语花香、百姓安乐的美好乡村生活画面正在逐渐成型,园周村已经成为不少与会人员眼中“乡村振兴的样板”。

  “将党员联系户、文明户、家风家训、垃圾分类、平安建设等公示在家门口,一目了然。这样独特的门牌也是我们可以学习的地方。”在村民家门口“五合一”门牌前,与会人员纷纷表示,村里基础设施以及人文环境等各方面大幅度、全方位的提升,把乡村的美丽同老百姓的幸福生活联系在一起,是最值得学习的地方。

  村口的生态观光公园是园周村依托“最美河流”李溪打造的,木质长廊曲折蜿蜒,石桌石椅供游人休憩,独特的“π”字形雕塑寓意“圆周”,可谓“移步移景”,让人目不暇接。

  “不容易”也是出现在与会人员口中的高频词汇。从一个落后的小村庄,到如今的全国文明村,园周村已然成为了永康“大美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离不开整个村的共同努力。无论是农房改造工程,还是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有“火车头”的带领,也需要村民的配合和支持。

  参观中,有人说,园周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的建设是不可复制的,“这里离城市不远,离自然很近。位于城市边上的地理优势,让这里不仅能吸引游客,也能吸引投资商。而园周村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村的发展,它的建设更能带动整片区域的建设,这样才是成功的美丽乡村建设”。

  大陈村:

  产业发展

  支撑美丽经济

  “我们规模要做大,200个床位的村要有10个以上。”在大陈村,浦江县委书记施振强一边参观民宿,一边跟同行人员开起了“小会”。临水长廊、第5空间、舜耕文化、创客空间、铜院里……一个个精致产业项目,在众人眼前铺开,也打开了他们的创意与想法。

  “我们是刘姥姥进大观园。”有人打趣。“大陈用产业定位带动美丽乡村发展,这个模式是可复制的。”也有人仔仔细细研究起该村的发展模式。

  “刚开始,大陈村多次到浦江学习,现在浦江要向大陈村借鉴了。”施振强一路看着大陈成长,精品民宿的路子越走越宽,乡村旅游的蓝图越绘越美,他一边觉得欣慰,一边鞭策浦江的干部也要开拓创新,与大陈村齐头并进。

  从经济薄弱村到永康民宿之乡、金华市农家乐集聚村,大陈村从美丽乡村建设之初就确定了发展“民宿经济”的理念,以产业发展支撑美丽乡村建设,这也是目前该村美丽经济发展顺风顺水的原因之一。

  第5空间是大陈发展的一个缩影,“以商养厕”的初衷就是创造营收,以维持美的形象与实际功能,这与整个村的发展思路是一脉相承的。“从来没想到厕所还可以做成这样。”与会人员纷纷拿出手机里里外外拍了个遍,最后还询问了营利状况。“目前为止,已经盈利3万元了。”管理员池爱昆介绍。

  在村里的临水街,浙江方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藏红花吸引了众人的注意。据悉,这是最早一批进驻临水街的农业产品。

  与会人员们还参观了舜芋、舜提等高质量的农产品,了解大陈不断完善的产业链。

  街角独奏的萨克斯、古院幽秘的织布技艺、长廊尽头的传统香包,人文气息又为这个村庄注入了动人的细节,完善的产业吸引了有趣的灵魂,让整个村庄的气质变得宜游、宜居。“处处都有味道,值得慢慢品味。”与会人员边走边享受着大陈“慢生活”,对于美丽乡村建设又有了新的体会。

  塘里村:

  多经济业态

  建设景区化乡村

  冬天的塘里村,一抹薄雾就把村子晕染得别样灵气,轻易还原了王维笔下“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的田园乐趣,恬静自然。当天,塘里村坦诚相待,再次向众人展示景区化的农村美景。

  在塘里村中大塘廊桥上,一支表演队翩跹起舞,动的是人,静的是景,动静结合,人景相融;泥墙青瓦,“塘里即景”印刻在斑驳的木板上,镂空窗台雕花精致,三色堇点缀墙角,既古朴,又出新;塘里诗巷,是村中文化趣事,也是“浓墨重彩”的别致景观;古筝绕梁,普洱沁人,穿过竹林深巷,呈现出塘里村丰富多彩的美丽经济业态……这一幕幕,恰到自然地描绘出塘里村作为浙江省3A级景区的农村美景。“要是有一把油纸伞,这意境就更美了。”在塘里诗巷,素衣女子沏茶弹曲,让随行人员浮想到了《雨巷》。

  “塘里书画中心不错,你们用两个月的时间就创造了一个新景点,效率高。我们以后还要多来看看。” 金华市委常委张军也曾来过塘里村。这次,他向塘里村党支部书记孙朝厅了解最近美丽乡村建设及美丽经济发展情况。“村集体经济收入不断增加。”孙朝厅回答得很简短,带着张军等一行人边走边看,用实实在在的村庄面貌给出最有力的答案。

  “塘里村真是不错啊,有很多可复制的农村景区化打造经验。”与会人员频频发出赞美声,一旦停下脚步,就似乎不肯挪开,不断拿出手机用镜头捕捉眼前的美景。与会人员都是长年累月与农村工作打着交道,对美丽乡村建设一点也不陌生,而塘里村却让他们觉得新奇,不断向孙朝厅打探美丽乡村建设及美丽经济发展情况。“我们那儿也有一个塘里村,名字一样,可惜村庄面貌没这么漂亮。”一名参观人员发自内心地感叹道。

  移步易景,步步皆景,可以说是塘里村的生动诠释。不仅如此,塘里村还有众多被人称道的“小卖铺”:牛栏咖啡馆、塘里私厨、有间酒吧,以及村中的“金银铜铁锡”传统五金技艺,大家越看越有兴致,甚至向工匠们“讨价还价”感受“工匠一条街”的魅力。“我以前来过塘里村,那时候可没有这么多经济业态。”曾经来过塘里村的人,感叹“景区塘里”焕发的魅力。“美景美食,塘里村样样都有,的确是个美丽乡村,也的确是个景区。”一路风光秀丽,一路景色迷人,与会人员参观过后再次感叹道。

  当然,其中还有许多让塘里人感到自豪的一幕幕。“我要向你学习。”不少与会人员发出同样的声音。

  ①

  ②

  ④

  ③

  ①园周村九狮图表演吸引了大量观众。

  ②大陈村铜院里项目打开了观众的创意与想法。

  ③古色古香的大陈村临水街。

  ④作为省3A级景区,塘里村实现了农村景区化。

  ⑤与会人员感受塘里村“工匠一条街”的魅力。

  ⑤

  记者 王伟建 施夏琦 俞夏冰 林群心


永康日报 第一重点 00003 2017-12-30 永康日报2017-12-3000005;永康日报2017-12-3000006;71385;永康日报2017-12-3000007;永康日报2017-12-3000008;永康日报2017-12-3000010;永康日报2017-12-3000012;永康日报2017-12-3000009;永康日报2017-12-3000011;永康日报2017-12-3000014;永康日报2017-12-3000015;永康日报2017-12-3000013;永康日报2017-12-3000016;永康日报2017-12-3000017;永康日报2017-12-3000018 2 2017年12月3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