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金华市“五水共治”工作考核组来永考核时指出
多出“永康经验” 贡献治水“永康力量”
□记者 施夏琦
本报讯 12日至13日,金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志身带领金华市“五水共治”工作考核第六组,来永考核浙中生态廊道建设和“五水共治”情况。市领导朱志杰、范晓东、胡增强参加。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金华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按照“建设浙江大花园”和“优雅城市·大美乡村”的要求,将生态廊道建设作为“五水共治”的新战场,推动粗放治水向精准治水转变、政府治水向全民治水转变、单纯治水向效益治水转变、短期治水向制度治水转变,全域推进剿劣工作。目前我市已实现金华市控地表水断面Ⅲ类水达标率100%,主要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重点河流支流基本消灭Ⅴ类水质,49个乡镇交接断面Ⅲ类以上水质达标率达到90%以上。
据了解,四年来,我市累计投入治水资金68.9亿元,吸引120多亿元社会资金投入治水;开展了19个镇级工业功能分区的雨污分流改造,工业企业“三水分流”成效明显;对“低散乱危”和“六小”服务行业的整治提升力度不断加码,环境执法力度走在全省前列;3个省级湿地公园规划通过了省级专家评审,省级湿地公园规划的数量位居金华市首位;结合特色小镇打造,发展乡村旅游,生态廊道经济正在形成;通过“一巡三查”落实长效监管机制,聘用“企业河长”“洋河长”等社会力量,发动全民参与,开展全民治水。
考核组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检查、查阅台账、暗访抽查等方式,了解我市生态廊道建设和治水工作情况,对我市的相关工作表示肯定。考核组认为,我市治水工作特色鲜明、成绩突出,尤其是在治水工作投入、源头治理措施、生态经济活力、全民参与治水等方面有亮眼表现。考核组同时希望我市做好经验总结,在今后的工作中多出“永康元素”“永康经验”,为“五水共治”、浙中生态廊道建设做出新贡献。
市长朱志杰说,要对考核组提出的问题,实行清单式管理,明确责任人,加快整改落实,确保整改到位一件,销号一件。继续以“五水共治”、浙中生态廊道建设为抓手,抓好生态廊道建设、基础设施完善、小微企业园区建设,将治水工作项目化,让项目进一步落地实施。持续深化以“河长制”为抓手的系列治水长效机制建设,健全多元投入的治水保障机制,建立全面参与共治共享机制,严格执行河流、小微水体的日常巡查监管制度,落实河长“管治保”责任,引进民间资金参与治水,保障治水成果不反弹、不回潮、不断提升,将我市的治水工作不断推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