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动员会昨召开
“端头模式”为源头减量提供示范
□记者 张赤奎
本报讯 “永康市舟山镇端头村126户398人,以前每3天运一次垃圾,现在通过垃圾分拣,垃圾的量大大减下来,减量化成果非常明显,目前实现了24天运一次垃圾,每天只有25公斤左右。这是垃圾减量化做得好的典型。”在8日召开的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动员会上,垃圾分类“端头模式”得到省长袁家军的肯定,为我省今后实施源头减量专项行动提供示范。市领导朱志杰、陈美蓉、朱世道、范晓东、胡增强、朱志昂在我市分会场参加会议。
今年以来,端头村以“党建+”为引领开展垃圾分类“三化”处理,探索出“收集—分类—评级—处理”的垃圾分类模式,以及一个好班子、一套好机制、一条龙服务的“三个一”工作经验,把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置做到了极致,让垃圾“回家”已经成为村民的良好习惯,垃圾减量超过90%。
“端头模式”是我市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三化”处理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我市以“见实效、可坚持、抓长期”为目的,探索了“垃圾分类全域化模式”,将“四个平台”基层治理体系触角延伸到村,整合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等三支队伍的力量,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和妇女同胞的主力军作用,实行“组团式管理、网格化服务”,初步形成了一套工作机制及工作方法,着力做到垃圾分类群众可接受、能坚持;初步形成了一套工作流程及处理链条,着力做到垃圾分类处置可持续、有实效;初步形成了一套管理办法及考核体系,着力做到垃圾分类工作可监督、有氛围,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此外,我市还在城区选取了6个点开展垃圾分类试点,逐步完善城区垃圾分类“永康模式”。
会议指出,生活垃圾涉及千家万户,是民生关键小事、社会发展大事。各地、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力推进“垃圾革命”,决不能让垃圾问题成为“两个高水平”建设的拦路虎和绊脚石。要以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置为突破口,对垃圾问题进行一次全面的“大手术”,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努力走在前列。要围绕“一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五年全面决胜”的目标,大力实施源头减量、回收利用、处置能力提升、标准和制度建设、文明风尚“五大专项行动”,坚决打赢垃圾治理攻坚战。同时,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做到景区、城市、农村一起抓,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
会议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负起主体责任。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垃圾治理作为检验为民办事、锤炼工作本领和作风的大舞台。坚持上中下游一起抓、前中末端同推进,加快完善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机制,做到指标、技术、责任、政策、投入、措施、监管“七到位”,形成打赢垃圾治理攻坚战的良好工作格局。
市长朱志杰说,今年我市全域推开生活垃圾分类“三化”处理工作,城乡环境面貌发生较大变化,垃圾分类工作总体成效明显,但各镇街区还存在不均衡的现象。下一步,要按照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动员会的部署要求抓好落实,尤其要在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分类处置和环境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大探索,大力实施生活垃圾分类“五大专项行动”。同时,要对垃圾分类工作开展评比,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加快农村生活垃圾终端建设,建立健全长效运维机制,确保垃圾分类工作取得实效。